163上裝備,炸街去
在小葦的記憶中,深耕密播不只這年一季,而是進行了好幾次。
理由很簡單,一次性的不成功不代表決策的失敗。
難不成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是白延續了麼?
還真是這麼認為的。
時間再久都屬於舊社會的經驗,像畝產只有三兩百斤,屬於舊觀念。
現在可是新社會,一切要砸碎重來,畝產幾十萬斤完全可以達到。
山子說過:當一個錯誤大到成為笑話時,這個錯誤就不會被承認,要麼錯下去,要麼扭曲事實,別無他法。
這就是今年夏收媒體上驚人高產的緣由。
四個姑娘走在田埂上,看著一片片密不透風的花生苗,小葦欲哭無淚。
好在,雖然沒有人叫停過,但從明年開始,才會逐漸減少耕種種子量,和翻地深度。
可肥沃的熟土早就被埋到下面,沒三年根本緩不過來。
可喜的是,紅薯這種爬藤類農作物並未實行密播,嚴格按照老祖宗的經驗在種植,要說改變,就是壟子更高,翻藤更勤。
炎炎夏熱,翻藤除草捉蟲不熱嗎?
沒關係,有城裡幹部學生和各種閒雜人員下鄉幫忙呢。
今年已經獲得了畝產幾萬斤的巨大豐收,和科學論證的九十萬多斤還有一段距離。
正全體動員全力以赴的努力中。
走到魚塘邊,叫了好幾聲都沒看到老餘,只有碧玉父母和快上高中的弟弟出來,然後老頭子才聽到,跑過來說:“魚塘裡只剩一點點小魚小蝦,沒人稀罕了,老餘已經回了小隊。”
看小葦不快活,老頭子建議:“你想吃可以去南邊村子買,那裡的魚塘大,二三兩的小鯽魚應該還有。”
小葦問:“養的雞鴨多大了?能吃麼?”
老頭子搖頭:“雞最大的才半斤多,還得過個把月。”
桂秀問:“小葦家裡還有什麼可以吃的?”
老頭子有點難為情:“就剩隊裡歸還的十幾斤蠶豆和豌豆,油都沒有了。”
離夏收才過去一個多月,糧食就已緊張如斯,這還怎麼玩?
碧玉母親嘆道:“食堂裡,連中午都改喝稀粥了。就算三頓稀,倉庫裡的糧食也撐不到秋收,還不讓說。”
小葦沒好氣地說:“不讓說,你還說。”
碧玉叫到:“媽。不要多話,早就和你們說過,集體的事不要說,不要談。吃的虧還嫌少麼!”
桂秀看這裡晚飯都難湊得出,也很鬱悶:“這些村幹部太不上道。下次少牽扯。”
老頭子忙幫兒子說話:“上面壓,下面擠,村幹部也難做呢。”
桂秀毫不客氣:“沒能力就別做。”
這口氣太大,嚇得老頭子閉了嘴。
綠珠小心地問:“那我們回去吧。”
小葦疑惑地看看綠珠:“幹嘛要回去?”
“飯都沒得吃,待這裡幹嘛。”
大鍋飯的好處就是各隊為營,人員流動非常困難。尤其食物不足的情況下,自己都滿足不了,普通外來人員不會得到供應,因此,大都被禁錮在村子裡,難以出行。
何況到了最危急的時候,還有民兵看管,外出會丟村子的臉面,給高產抹黑。
只剩一個字:熬。熬得過,就過了。熬不過,徹底過了。
這也是後來沒有形成大隊流民的原因。
小葦本想來打個牙祭補充點蛋白質的,哪知道這裡還不如學校。看三個女孩家都不想進,就要打退堂鼓,只得一揮手:“那就去南村。苦了誰,也不能苦了我這張櫻桃小嘴。”
桂秀附和:“我完全可以肯定,你這張櫻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