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路易十四對奧斯曼帝國的態度似乎相當消極。
法國軍隊在1664年聖戈達德戰役中協助奧地利人對抗土耳其人。
在1669年,法國人在法朗索瓦·德·博福爾(Fran?ois de beaufort)的指揮下協助威尼斯抵禦土耳其人圍攻克裡特島。
其原因之一是路易十四與哈布斯堡家族的聯盟處於變動之中,尤其是他在1660年與西班牙的瑪麗·特蕾莎(marie-thérèse)結婚。
路易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妮(Anne of Austria)也是哈布斯堡家族成員。
來自奧斯曼阿爾及利亞的巴巴里奴隸貿易和奧斯曼海盜是幾個世紀以來的一個重大問題,導致法國定期進行懲罰性遠征(1661年、1665年、1682年、1683年、1688年)。
法國海軍上將亞伯拉罕·迪凱內(Abraham duquesne)在1681年與巴巴里海盜作鬥爭,並在1682年至1683年間轟炸阿爾及爾,以幫助基督徒俘虜。
1673年,路易派遣艦隊前往達達尼爾海峽,並獲得新的協定,承認他為天主教徒的唯一保護者。
不久後,路易復興了與奧斯曼帝國的聯盟,以促進他的擴張政策。
路易雖然沒有與奧斯曼帝國達成正式的聯盟,但維持了一種有利於土耳其人的謹慎中立,鼓勵他們對哈布斯堡發起新的攻擊,並有效利用他們與神聖羅馬帝國的衝突,以促進法國的領土利益。
在1679年和1680年,路易透過他的特使吉耶拉格(Guilleragues)鼓勵奧斯曼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Kara mustafa)干預對哈布斯堡的馬扎爾叛亂,但未能成功。
路易向土耳其人表示,他永遠不會站在奧地利皇帝利奧波德一世(Leopold I)一邊,而是將軍隊集中在法國的東部邊境。
這些保證鼓勵土耳其人不續簽與奧地利的20年1664年瓦斯瓦爾(Vasvar)停戰協議,並轉向進攻。
從1683年開始,神聖羅馬帝國在十六年內將精力投入與奧斯曼帝國的鬥爭——大土耳其戰爭(Great turkish war)。
路易拒絕參加反對奧斯曼的神聖同盟,一個歐洲大國的聯盟,採取中立立場,並鼓勵穆罕默德四世在與哈布斯堡的鬥爭中堅持不懈。
奧斯曼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幾乎攻陷維也納,但最終在1683年的維也納戰役中被擊退。
那次事件中,路易不僅拒絕援助奧地利人,反而試圖阻止約翰三世·索比斯基(John III Sobieski)拯救維也納市,他還利用這個機會襲擊阿爾薩斯和南德意志的城市。
他於1684年8月15日簽署了拉蒂斯本停戰協議,獲得了若干領土,鞏固了邊界,保護了法國免受外部入侵。
1688年,路易再次攻擊哈布斯堡帝國,實際上減輕了對奧斯曼帝國的壓力。
由於這一行為,路易受到譴責,被稱為:
“最虔誠的土耳其人,最虔誠的基督教世界破壞者,最虔誠的基督教野蠻人,他對基督徒犯下了令他的異教徒盟友感到羞恥的暴行。”
— 《下議院雜誌》,1689 年 4 月 15 日,16 日。
奧斯曼帝國得以發起反擊,併成功圍困貝爾格萊德(1690年) ,但他們最終在1699年因《卡洛維茨條約》而被擊敗。
---
到17世紀末,奧斯曼帝國的首次重大失敗減輕了歐洲人心中的威脅感,這導致了對土耳其風格事物的藝術狂熱。
土耳其風格(tur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