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魏文侯,姬姓,魏氏,名斯(一說名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是魏桓子之孫,魏武侯之父,戰國時期魏國的開國君主。魏文侯在位期間,對內招賢納士,推行社會改革,對外則透過軍事擴張,奠定了魏國的霸業基礎。他重用李悝、吳起、西門豹、樂羊等能臣,制定《法經》,實行“盡地力之教”和平糴法,使魏國社會穩定發展,國民安居樂業。同時,他對外大敗秦國,北滅中山國,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國之一。魏文侯的治國理念和戰略眼光,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人物生平
1、繼承祖業,初登大位
魏文侯魏斯,出生於晉國的公卿世家,自幼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薰陶。公元前446年,他繼承了祖父魏桓子的家業,成為魏國的新一任君主。此時,晉國已被趙、魏、韓三家瓜分,三家分晉的局面基本形成。魏文侯面臨著複雜的國內外形勢,他深知只有自強才能不被列強吃掉,只有打破封鎖才能向外發展。
魏文侯繼位之初,魏國被緊緊地裹在晉西南一隅,地勢易守難攻,但也容易被壓制封鎖。因此,他首先將精力放在了修煉內功上,致力於社會改革和內部調整。他招賢納士,重用賢能之臣,為魏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團結三晉,尋求發展
在完成了內部調整後,魏文侯開始尋找外向的出口。他明白,趙國和韓國在向外擴張了一段時間後,由於內政不穩,也回到了內修這條路上。而魏國此時已基本完成了內部調整,具備了向外發展的條件。
然而,魏國所處的周邊環境很複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遭到圍攻。趙獻侯想聯合魏文侯消滅韓氏,韓武子也想聯合魏文侯消滅趙氏。但魏文侯都給予了明確的拒絕,他認為韓、魏聯合才能對抗趙國,而韓、魏聯合攻趙的想法是不現實的。
魏文侯向趙、韓說明了自己對三家發展的想法,提出了聯合發展的策略。雖然趙獻侯與韓武子都表示同意,但如何聯合、向哪一個方向發展、如何分利等問題並未達成共識。不過,透過這次會談,三家出現了難得的和平局面,暫時放棄了內鬥,走上了各自發展的道路。
3、變法改革,強國之路
晉幽公九年(公元前425年),趙襄子趙無恤去世,魏斯繼任為晉國正卿。他任用上郡守李悝實行變法,拉開了魏國變法改革的序幕。魏文侯在戰國七雄中首先實行變法,改革政治、獎勵耕戰、興修水利、發展封建經濟,為魏國的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李悝著《法經》六篇,規範魏人的行為。這套成文法在魏國的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國君、貴族和官員在實行政事時,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國家的法律。同時,魏文侯重用賢能之臣,不看出身,只重能力,提拔了很多平民和有戎狄背景的人才。
在農業方面,魏文侯推行盡地利之教的精耕細作原則,推廣農副業成功經驗,提高魏國耕地的單位產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為了平衡糧價,他還實行了平糴法,在豐年和災年分別採取高於市場和適當的價格收購和賣出糧食,保障農民和市民的利益。
4、對秦擴張,奠定霸業
魏文侯將發展的方向放在了西面的秦國。公元前419年,他派吳起攻打秦國的河西地區,經過幾番較量,魏軍佔領了少梁這個重要的軍事據點。隨後,吳起率領魏軍在西河戰場戰勝秦軍,衝破秦軍西河防線,直撲秦國腹地。
魏文侯督促吳起繼續攻秦,吳起在鄭與秦軍展開決戰,魏軍大勝。魏國太子擊趁秦軍西河守軍主力圍攻吳起、防守空虛之際,指揮黃河東岸的魏軍渡河,攻破了秦國西河防線的軍事重鎮繁龐。秦國的西河防線被魏軍徹底突破了,大批的魏軍進入秦國。
吳起指揮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