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國公府那滿溢古樸與威嚴氣息的書房之中,徐志道身姿筆挺,滿臉恭敬之色,立在定國公徐永寧面前,將昨日乾清宮那場廷議的前前後後、種種細節,一五一十地娓娓道來。
待話語落定,他眉間不自覺地微微蹙起,滿是疑惑地抱拳拱手,懇切問道。
“大祖父,李次輔向來沉穩持重,行事風格一貫是顧全大局的,按常理而言,對待朝堂諸事,他都會拿捏分寸、留有餘地。
而劉首輔,向以嚴苛、眼裡揉不得沙子著稱,對規矩禮儀、朝局安穩之事,那是錙銖必較。
可昨日在太子出宮一事上,李次輔的反應卻極為過激,全然沒了平日的溫潤包容,幾乎到了不留情面的地步。
劉首輔反倒穩坐釣魚臺,僅僅只發了一言。
照理說,劉首輔才該是對我意見最大的人,可他倆這般截然不同、與往日朝堂作風大相徑庭的表現,實在是讓人費解。
大祖父,您覺得這背後藏著怎樣的緣由啊?”
徐永寧神色悠然,手緩緩撫著長鬚,目光深邃幽遠,仿若能穿透那朝堂之上層層迷霧,洞悉背後隱藏的玄機。
他沉默良久,似是在心底細細梳理那錯綜複雜的脈絡線索,許久之後,才啟唇緩緩說道。
“朝堂,從來就是個錯綜複雜的名利場,其間諸多事宜,絕非表面看到的那般簡單直白、一目瞭然。
李東陽與劉健身居內閣要職,身負輔君治國的千鈞重擔,就如同在驚濤駭浪中掌舵的領航人。
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如同牽一髮而動全身,緊密牽連著朝局的安穩與否,關乎著大明江山社稷的興衰存亡。”
言罷,他身子沉穩地站起身來,踱步於書房之中,沉穩且有節奏的腳步聲在靜謐的空間裡悠悠迴盪,愈發增添了幾分凝重肅穆的氛圍。
“太子出宮這件事,看似稀鬆平常,實則恰似一塊巨石投入平靜湖面,瞬間激起千層浪,觸動了各方潛藏於暗處的利益糾葛,攪亂了那盤根錯節的潛在規則。”
“至於李東陽,他久經歷練,深諳朝堂世故。
他開始表現得那般嚴苛,我琢磨著,其一嘛,自然是真心憂慮太子安危,畢竟太子乃國之根本,是大明江山傳承延續的關鍵所在。
一旦在宮外遭遇不測,朝堂勢必會地動山搖,陷入動盪混亂的泥沼,他身為內閣次輔,責無旁貸,難辭其咎。
其二呢,興許是誤將你視作行事冒失、不計後果之人,擔心此番太子出宮開了不好的先例,日後局面失控,危及朝局安穩。
而劉首輔,他一貫守規矩、重傳統,對太子安危的關懷那也是真心實意的,太子若有差池,身為內閣首輔,朝堂震盪,他定脫不了干係。
昨日他僅寥寥數語,我思量,或許是在你身上瞧見了他年輕時的影子,念及往昔自己的一腔熱血、果敢直言,所以才這般剋制。”
徐志道若有所思,輕輕頷首,腦海中念頭紛至沓來,猶如走馬燈般閃過,旋即問道。
“大祖父的意思是,我和劉首輔年輕時很相像?”
徐永寧微微搖頭,神色凝重肅然,目光中透著洞察世事的銳利鋒芒,直言道。
“對,你和劉健那老匹夫年輕時候,行事作風、脾性品性幾乎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為了心中堅守的正義,都能毫無顧忌、暢所欲言,他許是在你身上看到了自己當年的影子了吧。”
徐志道聞言,先是一愣,臉上瞬間閃過一絲詫異,似是全然未曾料到會得到這般評價。
旋即苦笑著搖頭嘆道。
“大祖父,若真如您所言,劉首輔瞧我像他年輕時模樣,可我此番帶太子出宮,不過是想順遂太子殿下渴望歷練、增長見聞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