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其他小說>道德經帛書版感悟> 第50章 出生入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0章 出生入死 (1 / 6)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章引言:

在浩如煙海的中華經典之中,《道德經》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深邃的智慧之光。其中帛書版的第五十章,更是蘊含著對生命奧秘的獨特洞察,引領我們思考生死、陰陽之間的微妙平衡。

這一章開篇便丟擲了一個引人深思的問題:“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老子以簡潔而有力的筆觸,描繪了生命的無常和人們在生死之間的徘徊。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似乎在告訴我們,生死乃是自然的定數,有一定比例的人順應自然之道,得以善生善終;而另有一部分人則註定早逝。然而,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而民生生,動皆之於死地,亦十有三”。這是老子對人類過度追求生存、違背自然規律而自陷絕境的警示。人們常常因為過度的慾望、盲目的追求和對生命的不當干預,將自己推向了危險的邊緣。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呢?老子給出了答案:“以其生生也。”這裡的“生生”並非簡單的追求生存,而是指過度地貪戀生命、執著於生,從而違背了自然的節奏和平衡。這種過度的求生慾望,使人們失去了對生命本質的理解,陷入了無休止的爭鬥和焦慮之中,最終反而加速了生命的消亡。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章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在生命旅途中的種種迷失和困惑。它提醒我們,要尊重生命的自然規律,不妄為、不妄求。在追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時,保持一顆平和、淡然的心,不過分執著於外在的物質和名利,而是注重內心的修養和精神的富足。

當我們深入領悟這一章的智慧時,便能以更加從容和豁達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在生死的輪迴中找到內心的寧靜與安寧。讓我們跟隨老子的指引,探尋生命的真諦,在陰陽相生的大道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和諧與平衡。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章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何故也?以其無死地焉。”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章解讀: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這意味著生死在某種程度上是有定數的。比如,有些人天生體質較弱,容易患病,但他們遵循自然規律,保持平和的心態,反而能安享天年;而另一些人身體強健,卻因放縱慾望、過度消耗自己的精力,早早地離開了人世。

“而民生生,動皆之死地之十有三”,這揭示了很多人由於過度追求長生、過度保護自己,反而走向了危險的境地。就像古代的秦始皇,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去尋找仙藥,最終也未能如願,還加速了秦朝的衰敗。

“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過度的求生慾望,讓人們失去了對自然規律的敬畏。比如現代社會中,一些人為了追求事業的成功,不顧身體的承受能力,長期熬夜、過度勞累,最終導致健康嚴重受損。

然而,“蓋聞善攝生者,路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真正善於養護生命的人,能夠坦然面對危險。比如,莊子面對生死的豁達態度。他深知生死是自然的迴圈,不為死亡而恐懼,不為生存而過度執著,因而能在生活中保持內心的寧靜與自由。

又如,在疫情期間,那些勇敢的醫護人員,他們並非不懼怕病毒,但他們心懷對生命的尊重和拯救他人的信念,義無反顧地投入抗疫一線,他們的內心強大,無懼危險,如同“無死地焉”。

這一章告訴我們,要尊重生命的自然規律,不過分貪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