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四章引言: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長河中,《道德經》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著深邃的智慧光芒。而帛書版《道德經》更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更為接近原著的珍貴視角,讓我們得以更真切地領悟老子思想的精髓。
第五十四章,如同這座智慧寶庫中的一道神秘之門,引領我們探尋更深層次的哲理與真諦。它宛如一首悠揚的樂章,其音符中蘊含著對個人修養、社會治理以及宇宙執行規律的深刻洞察。
當我們輕輕推開這扇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老子對於“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的精妙闡述。這簡短的話語,卻如洪鐘大呂,震人心魄。它不僅是對持之以恆、堅守正道的高度讚揚,更是在告誡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唯有堅定信念,才能不為外界的紛擾所動搖。
再深入其中,我們能感受到老子對於“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的獨到見解。這一思想宛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從個體到社會各個層面的修行之路。它提醒著我們,道德的修養並非侷限於個人的內心世界,而是要透過實際行動,將其傳播至家庭、鄉里、國家乃至整個天下,從而實現道德的普及與昇華。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四章,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等待著我們去攀登;又似一片廣闊的海洋,期待著我們去遨遊。讓我們懷揣著敬畏與好奇之心,走進這一章,去領略老子那超越時空的智慧,去汲取其中滋養心靈、啟迪人生的力量。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四章原文:(綜合帛書甲本、乙本整理):
541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
542〔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餘。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543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四章解讀:
帛書版《道德經》第五十四章蘊含著深邃的智慧,值得我們深入探究和領悟。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絕。”這句話告訴我們,真正善於建樹的人,其所建立的根基穩固,不會輕易被拔除;善於堅守的人,不會輕易脫離其所堅守的原則和信念。就如同孔子,他一生致力於推行仁道,雖歷經艱難險阻,卻始終堅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道德準則。他的思想影響了無數後人,其子孫後代也因他的偉大建樹而備受尊崇,祭祀不斷。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這意味著道德修養要從自身開始,逐漸擴充套件到家庭、鄉里、國家乃至整個天下。比如,曾國藩注重自身修養,每天堅持寫日記反思自己的言行,他的這種修身之道不僅使他自身德行高尚,還影響了整個家族。曾氏家族人才輩出,家風優良,這正是因為他將良好的品德修養從自身傳遞到了家庭。
在一個鄉村,如果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他關愛鄰里,倡導和睦相處、互幫互助的風氣,那麼這個鄉村就會充滿溫暖和友愛,其德乃長。
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領導者如果秉持公正、仁愛、智慧的品德治理國家,國家就會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其德乃豐。唐太宗李世民以民為本,虛心納諫,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而當這種德行能夠普及於天下時,整個世界都會充滿和平與美好。比如,佛教的慈悲精神傳播到世界各地,許多人受到感化,心懷善念,為社會和諧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