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6章 辯論 (1 / 2)

一晚上起了三次夜,並且經常伴隨著咳嗽,朱元璋一直不服老,他一生要強,卻也抵不過歲月的糙磨。

藉著燭火看著鏡中蒼老的容顏,他第一次感到了恐慌,不是對死亡到來的恐慌,而是對大明王朝的恐慌。他怕,歷史上不乏明君,但明君為了那個位子也可以不顧親情。尤其經過今天的高家之事,他感覺到自己的家也許也是這樣的,那可不是一人的犧牲就能結束,往往是千萬人的死亡。

天微微亮,朱元璋讓內侍傳旨,今日不早朝。眾臣都感到很奇怪,朱皇上可是個勞動模範,像這種不上朝的情況是很少出現的。

用過早膳,他緩步向著東宮走去。朱允炆早已被方孝孺等人拉起來讀書了,當然不是孩童所學的詩書,而是治國之學。

朱元璋示意隨從勿聲張,悄悄地站在門外靜聽。

漸漸地,朱元璋臉色陰沉,因為方孝孺幾人話裡話外都是教朱允炆削藩的意思,這並不是說不忠於朱允炆,而是在否定朱元璋的決定。

當初他幻想的是自己的子孫為大明守護江山,因為只有朱家人才會在乎來之不易的大明王朝,其他人他不放心,萬一後世出現個如唐高祖、宋太祖的人物,大明怕會易主。

反之,哪怕後輩為爭奪皇位起了爭端,不管誰贏,天下畢竟還是姓朱的,這也是為什麼他對眾多開國功臣要動刀的主要原因。

現在自己的孫子正在被別人教著對自己朱家人動刀,自己死了也就罷了,可自己還沒死呢,就這麼迫不及待了嗎?連帶著朱元璋心裡也有些生朱允炆的氣。

“殿下,藩王擁兵自重,有礙國之強盛。朝廷頒佈的法令政策,在各地藩王處都打了折扣,長此下去,怕是尾大不掉啊。”齊泰道。

“不僅如此,藩王德行不齊,更有不學禮義之人,手握兵權,殿下若想以禮治之,怕是約束不住。漢朝正是因為實行削藩,才有了武帝驅除匈奴的偉績,使得大漢存續數百年。”方孝孺道。

“你們說的太浮誇了,什麼擁兵自重,藩王鎮守邊界,雖可以指揮作戰,兵權卻掌握在中央派駐大將手中,各藩王的私兵也都幾千人,這也是皇爺爺批准的,齊先生言過其實了。”朱允炆道。

“方大人所言以禮不能治孤倒是贊同,禮只是在掌控絕對權力時才有效,但漢朝削藩我卻不敢苟同,漢休養生息了幾代人,在武帝時削藩,結果整出個七王之亂,你們只看到了歷史上漢武帝留下的功績,卻沒注意到百姓凋零、生活困苦,這算是盛世嗎?其實孤倒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失去民心,就算現在削藩成功了,就能保證江山不易主嗎?”

方、齊二人頓時有點呆,他們都是嚴格的儒家學者,倡導的都是仁義忠孝那套,理念上一直都合理的認為天下是士子與皇帝共治,這也是朝中所有文人、包括武將認為合理的,老百姓懂個啥。

“那敢問殿下,若殿下即位後,藩王擁兵不聽帝令,甚至有舉兵之事,該當如何?”方孝二人不服的問道。

“二位先生教我這麼久學問,孤也很敬重先生的為人和學問。但在回答先生的問題前,孤先想問先生,這天下到底有多大?”朱允炆反問道。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方孝孺拱手,豪氣的說道。

“好,那麼如果孤告訴先生,在西邊、南邊,甚至是大海的另一邊,都存在肥沃的土地、豐碩的糧食和各種金屬礦產,數萬裡的土地卻不在我大明統治之下,有些甚至都無正統,先生以為我大明該當如何?”

朱允炆不等對方答話,接著說道。“大明要想強盛發展,就必須要接受更為先進的技術,掌控最豐富的物資,得到最富饒的土地,這些都需要耗費幾代人的心血去完成,也只有這樣,後世的子孫才不會屈居於深宮之中,在不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