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府,一眾將領們沉默不語,靜靜地立於大廳兩旁。寧王朱權眉頭緊皺,他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乃爾不花突然變得這般厲害。
馮勝並未安慰這位寧王殿下,戰場之上,要是一個主將還需要下屬安慰,那趁早收拾鋪蓋回家吧,別禍害跟著他的這幫大頭兵了。
戰爭總有勝負,一位合格的主將首先應該學會接受失敗,在失敗中再次絕地逢生。況且小那河的失敗並不代表大寧之戰,對於大寧戰役,還遠遠沒有結束呢,如果寧王連這點挫折也不能正面面對,那他必定不可能成為將才。
很快,這場小那河戰役就傳到了整個北方戰場。這是元軍刻意渲染的,乃爾不花藉此一戰不僅帶動了整個戰場元軍計程車氣,而且也向兀良哈木展示了肌肉。
現在乃爾不花若是不惜代價攻取大寧,或者留下一部分兵力盯住寧王大軍,由騎兵越過大寧防線直取一些州縣,都可以得到真正意義上的一場大勝。
不過明軍定然會有所反應,他自身也會有一部分損失,若是有北元朝廷支援,他自然不會吝嗇。問題是他的後方並不安穩,一旦他損兵折將,兀良哈木只會趁機削弱他,而不會給他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這不,自從觀童來過一次後,在兀良哈木的推動下,一些關於自己已經投降明軍的傳言已經流傳了出來。不過此刻乃爾不花倒是不再擔心,經過此戰,那些謠言自然會銷聲匿跡。
因此,乃爾不花達到自己的目的後,再未有進一步的動作,全軍休養生息,並且不斷向北元朝廷索要軍餉物資。
阿魯臺這幾日是喜憂參半。喜的是元軍終於在多年的被動挨打中引迎來了一場勝利,儘管這勝利似乎不怎麼影響全域性,不過終究是贏了一個回合,作為北元的人,他定然是激動地。
憂的是自己的壓力瞬間增大。兀良哈木不斷以皇帝的名義發出作戰指令,命令自己進攻,最後一次甚至斥責了自己的按兵不動。
這個傻子一樣的皇帝,當初自己怎麼就支援他登上大位呢,看到乃爾不花名揚草原,他自己不考慮整個北元,反而較起勁來,讓自己也取得一場勝利。媽了個蛋的,天知道這朱棣是多麼的難纏。
在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宣府、大寧時,誰也沒有注意寧夏的戰局。因為此地並沒有什麼特別值得關注的,兀良哈木派往此地的將領是他自己的心腹,這六萬人馬是他自己的真正家底,他可捨不得投入到戰場中去。
兀良哈木暗中早就給他的心腹將領也先傳遞了訊息,此戰儘可能避免,一定要儲存實力。再說西北之地,確實也沒什麼值得大動干戈的必要,打下來又能怎樣,窮的鳥不拉屎的地方,還不夠耗費的糧草輜重。
到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兀良哈木這是不放過任何一個排除異己、打壓對手的機會。
他自己的兵騎著大馬,扛著大刀,帶上乾糧,也許還有小酒,出去旅遊一圈,欣賞一下西北獨特的山川地貌。
這不,也先率領著嫡系隊伍來到賀蘭山下,看著面前這座巍峨的屏障,他忽然間心裡想學漢人們作一首詩。
思考半天,卻蹦不出一個字兒,心裡有些洩氣。
“將軍,翻過這座山就到了寧夏邊境。那邊是銀川平原,在黃河邊上。往南一百里左右就是寧夏城,據斥候回報,寧夏城池並不高大,我們攻下應該不難。”有副將彙報道。
“攻城?攻什麼城?”也先問道。
“我們不是從寧夏攻嗎,難道朝廷換了進攻地點。”副將道。
“小子,這個不用你操心!”也先轉頭瞪了副將一眼,加重口氣說道。
副將道了聲是後再未多言,他是憨,而不是傻,朝廷裡的事他多多少少也是知道的。
不過讓他心裡感到不舒服的是在北元遭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