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光著腳,拿著玉米。“酋長,此物是何東西?”鄭和心中已經有數,不過還是跟酋長確認道。
“哦,這個是棒子,你們見過的,這一片都是,只不過還沒有成熟。”酋長說道,指了指身邊田裡的翠綠。
這些植物剛上岸時鄭和他們就見過,只不過不認識罷了。
說起來也怪朱允炆,他只給鄭和畫了玉米的成品,卻忘記了玉米杆,以至於眾人狼在眼前卻不識狼。
“此物有多少?”鄭和問道。
酋長眼睛轉了轉,他立馬覺察到這是個機會。先前由於喝酒誤事,明人與他們互易,價格可是壓得很低,一件濫衫就換走一顆小珍珠。
“這個嘛~”酋長故意拉長聲音,想著如何能把此物說的稀有些。不過不等他賣關子,就有人替他解答了。
“棒子我們有的是,這玩意嫩的時候吃起來不錯,老了就不好吃了。都是些平民食用的東西罷了。此物可換?”跟在酋長身邊的衛士說道。
他之前由於跟在酋長身邊喝酒,可是非常饞那些酒水,看明人對棒子感興趣,他多希望這個東西能換回酒水。
珍珠總有撿拾完的,野獸飛禽也不一定能捕獲,只有這個棒子,自己家裡就有很多,根本吃不完。
此地炎熱靠海,野果、飛禽、動物、海魚等等,都可以果腹,根本不愁吃的,棒子也只是他們在尚未完全成熟時食用,吃個新鮮罷了。
“可換!不過我先要看看東西,再言貿易之事。”鄭和按捺住內心的激動,沉穩道。
他是想換取玉米,但也不能讓人當冤大頭不是,此地尚且有連片種植,附近其他地方難道還會沒有?
於是,本來急吼吼要開拔的艦隊再次按下了暫停鍵,那些商人再次下船,拿出東西等待交換;本地人迅速將這個訊息傳開,沒換上中意物件的再次湧到海岸。
由於換了第一個玉米孩童手中抱著鞋子,只要是遇到的人都會問一嘴,很快,棒子易物的訊息就傳了出去。於是乎,家家開始拿出‘沒用的棒子’。
不大一會兒後,岸邊就堆了小山一般的玉米,金燦燦的煞是好看。
這些東西商人可插不上手,都是鄭和一手操辦,將所有的玉米用絲綢、茶葉等物交易了過來。
平常人家換取用物,值得一提的是,酋長等本地地位高的人都換了些美酒,也算各得所需吧。
在經過四五天的貿易後,鄭和帶著整整兩大船的玉米離開阿丹。
船上之人興奮不已,所有人都在盡情的喝著美酒,吃著烤肉,把玩著淘換來的珍珠。不過他們高興地不是眼前的物品,而是要返航了!
是的,在經過一年多近兩年的航行,鄭和的艦隊開始了返航。
雖然朱允炆口中的‘土豆’還未找到,不過好歹玉米找到了,而且帶著滿滿兩船的玉米漂泊在大海上也不安全,萬一被打翻豈不是前功盡棄。
返航的路正如跟在明朝艦隊後面的眾小國所預料的那樣,鄭和不再停留,也不會刻意繞著彎沿著海岸線走。
用羅盤定好方向,船隊儘量走的直線,只為能快些回到祖國的懷抱。
在此期間,船上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之前航行幾天,下面計程車卒船員就叫苦不迭,都想快些靠岸,慢慢走。
現在卻嫌船長開的慢,一個月不靠岸都行。甚至偶爾有幾次因為風浪偏離航線,就遭到眾人的誹腹指責(當著面不敢罵,小命在人家手裡握著)。
風雨無阻,日夜兼程,在三個月後,艦隊到達了與明交好的占城。
此地離大明不遠了,船上的人馬,包括鄭和帶回的各種動物都精疲力竭,再不停船休整一番怕是熬不下去,因此鄭和命令在此地作最後的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