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歷史軍事>晚唐:開局一條船> 第74章 神明怎麼會突然轉變態度不庇護吐蕃人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4章 神明怎麼會突然轉變態度不庇護吐蕃人了? (1 / 2)

透過對講機內建的竊聽裝置,李唐可以對張小雷身邊發生的事瞭如指掌。

安西三十六騎,大唐邊軍一支只有三十六人的精銳小隊。

居然會讓圍困龜茲城的吐蕃大軍,出動一萬多人馬對他們進行設局圍剿。

這足以說明這支精銳小隊已經成了在安西戰場的吐蕃人的心腹大患。

按張小雷和劉侗的介紹,安西三十六騎明顯已經具備了後世深入敵後活動的特種部隊雛形。

這批安西軍悍卒的單兵戰鬥力,很可能接近這個時代個人武力值的天花板。

吐蕃兵素以悍勇稱著於世。

這些連吐蕃兵也無可奈何的安西軍精兵,其戰鬥力到了何種程度,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之前在空中親眼目睹了安西三十六騎是如何在上千敵騎的圍追堵截下,一個個以一擋十,騎術、箭術、刀術、槍術等諸多技藝精湛多變,李唐是很難相信攻伐技擊的威力,在冷兵器時代超越後世流傳的“武術”“功夫”太多太多了。

似乎這個時代的古人對力量、速度、敏捷的訓練和掌握,儼然已經成體系了。

這種體系,跟兩千多年後銀河聯邦研究出來的那套軍用體術,沒準有可能是一脈相承。

他們在沒有任何後勤保障的情況,單憑個人武力,就可以在敵軍的後方大搞破襲擊行動,來去自如。

若是能給他們配置更好的武器裝備,他們的破壞力一定還能提升一個層級。

李唐暗自拿自身的體質、力量、速度、敏捷跟郭長弓做比較,然後發現,他在體質、力量、速度、敏捷四維屬性的數值上可能比郭長弓高一些,但如果跟郭長弓近身生死搏殺,死的肯定是他自己。

安西三十六騎的傳承技藝,絕對是頂級的秘傳功法!

大唐王朝能征服四夷,文治武功堪稱華夏曆史的鼎盛。文治且不說,但武功代表著軍隊的最強戰鬥力和功績。

大唐由強盛轉向衰落,主要原因是朝廷內部的問題,而不是軍中將士的戰鬥力不行。

各大節度使之所以有膽量敢大搞藩鎮割據,不外乎對各自手中掌握的武力太過自信。

由此,李唐大膽的推斷,這時期的大唐軍隊肯定有一整套珍貴的獨到練兵操典。

這套操典,其中必定包含對每個士兵的體質、力量、速度、敏捷四維屬性的鍛鍊秘法。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或是後世的銀河聯盟,軍隊的強大除了擁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更主要的還包括士兵的單兵素養。

因為只有最強悍計程車兵,才能掌握、駕馭最強大的先進武器。

無論如何,得想辦法把這三十六名大唐悍卒納入西北軍旗下。

如果西北軍的每一名戰士,都具備後世特種兵的強橫身體素質,再為他們裝備上先進的現代熱武器,絕對能橫掃全世界。

這件事可以先期交給張小雷和劉侗負責。也算是對這兩個安西軍老兵的一個小小考驗。

我李唐的軍隊,決不打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賠本仗。咱得學習後世的美軍,只靠技術和武器的優勢,專打不對稱戰爭。

不僅僅是武器裝備不對稱,而且資訊方面也是戰場單向透明。

“長弓,你們這幫小子究竟幹了什麼大事,竟然搞得吐蕃蠻子一次性動用一萬多人馬來圍剿安西三十六騎?”

儘管張小雷已經把對講機放進口袋裡收起來,但李唐依然可以透過內建的竊聽裝置,遠端收聽不超過張小雷所在位置五米遠的所有聲訊。

把這部對講機交給張小雷,李唐除了用處跟武威郡王郭昕對話,另一個用途就是接收安西大都護府的情報資訊。

因為任何情報,都需要有另外渠道的佐證,才能確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