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郭昕交底,李唐也是順勢而為。
船山部落只是李唐拿來忽悠那些西域大漠遊牧民族的胡人和番人的權宜之計。郭昕當初選擇歸附,說白了也是被李唐用後世高科技裝神弄鬼弄得三觀崩塌。
從道德層面來講,讓這位對大唐赤膽忠心的鐵血郡王背上率部投降的名聲,不論是什麼原因,終歸會是郭昕人生中的一個汙點。
現在由郭昕自行腦補,李唐順水推舟坐實大唐皇族早年流落在外的野生王爺身份,無疑會使得這位鐵血郡王的忠誠度更進一步拔高。
如果能把忠誠度資料化,李唐相信,郭昕現在肯定會是99%的死忠值。
以郭昕堅守龜茲跟吐蕃人苦戰四十多載積累的名望,讓他帶兵去接收于闐、碎葉和疏勒這三個原本就屬於安西四鎮的重鎮,不說會有當地民眾夾道歡迎,最起碼會比鐵列都、拓跋庫莫、阿史那勒等人去接收要少很多麻煩。
經此一役,吐蕃王朝即使沒有傷筋動骨,但赤德松贊再想圖謀西域,那可就得三思而後行了。
別忘了,藥羅葛懷義這時候正帶著數萬回紇軍進攻吐蕃控制的隴右地區呢。
另外,大唐王朝雖說兵鋒不復當年,可大唐軍隊一直都在大唐與吐蕃交界地帶重兵對峙。
一旦船山部落、回鶻汗國和大唐三方勢力同時對吐蕃開戰,吐蕃王朝絕對有亡國的危機。
一個靠武力四處征伐建立起來的王朝帝國,無論其表象如何強盛,它的內部潛藏著的各種隱患和變數永遠都存在。
李唐從來就不認為光憑先進武器就能打得下一片大好河山。
後世的蒙古鐵騎,憑藉無敵的武力值打下全世界最大的版圖。可最終結局是,大元帝國連百年國祚都沒有,只延續九十八年就亡國了。
再後來的德國、日本,包括美帝,都是一個個歷史鮮明的反面例子。
開啟工業革命,大力發展科技和經濟,用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保駕護航,透過科技和經濟促進文化輸出,進行軟性殖民,才是征服全世界的可持續發展最佳方略。
打下一塊地盤,然後花心思建設好這塊地盤。再坐等周邊的勢力眼紅垂涎按耐不住主動挑釁,屆時就能名正言順地用自衛反擊的名義進行軍事擴張和經濟文化殖民。
永遠都站在道德和大義的至高點,全世界佔絕大多數的民心民意才會化為潺潺溪流,萬流歸海。
世界歷史總結的經驗和教訓告訴李唐,戰略其實一門帶刀的哲學。
在茫茫宇宙只是一粒塵埃的地球,居然存在一百四十多個國家。究其根本,是因為這個世界一直被政客和資本在操控把持。
唯有徹底消滅政客和資本這兩大毒瘤,這個世界才有可能實現真正意義的大同。
這是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征途。
而今,李唐有機會摸索並嘗試。
因此,李唐絕不會容許自己在戰略層面犯哪怕一丁點錯誤。
如果開局就把路走偏了,那就會在一條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偏。
郭昕安排的將士們會如何處置放下武器主動投降的近四萬名吐蕃官兵,李唐此刻已經沒半點興趣關注。
跟郭昕通話結束後,李唐讓衛星的鏡頭一直盯著馬不停蹄一路向東狼狽逃竄的尚綺裡徐。
情報資訊傳遞速度太慢,無疑是這個時代客觀存在的現狀。
可對李唐而言,只要己方的資訊傳遞高效及時,敵人的資訊傳輸方式當然是越慢越好。
戰爭,有時候往往打的就是一個資訊差。
一個捨棄自己的部隊,只圖自己逃命的吐蕃將軍,在李唐看來這種人不會有任何威脅。相反,讓這種完全喪失鬥志的吐蕃將領逃回邏些,對船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