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這幾位全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李唐的視線雖然僅僅只是在李賀身上多停了片刻,可大家都注意並感覺到了。
東來王爺為何會對李賀更為關注?
想來應該是跟李賀的宗室子弟身份有關。
鄭王李亮的後輩子嗣雖然家道中落了,但他們的身體裡面依然流著皇室的血脈。
同為大唐皇族宗室子弟,東來王爺肯定會感覺對李賀比外人更親近一些。
“長吉老弟,本王雖說比你虛長几歲,可算起來咱們也能算是同齡人。我稱你一聲老弟,你應該沒意見吧?”
入耳李唐如此親切溫和的問話,李賀頓時有種受寵若驚之感,忙不迭地連連點頭答道:
“沒有沒有沒有,難得王爺如此看重,這是長吉的榮幸!”
李唐看著李賀,笑呵呵地點頭說道:
“本王之所以看重你,看重的不是你我同為宗室子弟之層身份,而是你李長吉生來就有的過人聰明才智。
你家雖然家道中落,但本王知你從小志向遠大,勤奮苦學,博覽群書,才思敏捷,想像力豐富。
你在十五六歲時,就能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足以證明你讀書不是跟那些書呆子一樣讀死書死讀書。
我們讀書,不但要破其卷,更要取其神。本王今天考考你,何謂破卷取神?”
李賀稍作沉吟,隨即昂著挺胸,負手答道:
“我的理解是,讀書要破卷取神,就要像蠶吃桑葉吐絲,蜂採花釀蜜,人吃飯長精神!
若是蠶吃桑吐桑,蜂採花釀花,人吃飯變屎,那讀再多的書的又有何用?荀子曰: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東漢三國時董迂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李唐眼含讚許地微笑著擊掌讚道: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錯不錯,長吉老弟,你果然沒讓本王失望。對了,你參加河南府試了沒?”
李賀搖頭答道:“回王爺的話,長吉原本打算參加今年的府試。然聽聞西域有神蹟,心生嚮往,想知道世上究竟有沒有神仙。
得知郭釗大哥受朝廷指派,出使西域為陛下尋訪仙緣,長吉於是纏著郭大哥,跟著使團一起出這趟遠門。”
“呵呵,朝廷舉辦的鄉試、府試、殿試,不過也就那樣。”
李唐笑呵呵地說道:“在本王看來,朝廷的科舉,已經流諸於一種形式,早就失去了唯才是舉的精神。
長吉你這一身才學,參加府試未免太浪費了。你不如多在西北多呆幾年,好好感受體會一下本王推行的教育政策,跟朝廷搞的那套形式主義科舉制度有何區別。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本王治下,本王奉行百年樹木,十年樹人的宗旨,講究知識就是力量。
我李唐教化天下,強調有教無類!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民族地域,不分貧富貴賤。在讀書教育面前,人人生來平等。
儒家現行的那種試圖把讀書人限制在少數人的陳舊落後腐朽思想,會被本王徹底掃進垃圾桶!
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這種不公平不公平的現象,在本王治下,絕不容許再發生!”
李賀被李唐這番話聽得雙手握拳攥得手背青筋畢顯,身體也禁不住輕輕顫抖。
能得東來王爺如此看重,我李長吉這是要一步登天啊!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王爺這是何等大氣魄、大格局、大胸懷!
一旁的長孫玥也被李唐的話深深震撼不已。她那雙靈動美麗的大眼睛更是異彩連閃。
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