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沐宸的領導下,天火堡壘基地終於逐步走上正軌,人們的生活也漸趨穩定。
居民們不再需要像核爆剛發生時那樣,過著手到口生活,擔驚受怕。食物和物資供給充足,新的生產秩序也在建立。
人與人之間重新建立起互助團結的關係,不再存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生命不再如螻蟻般隨意凋零,得以重獲尊嚴。
孩子們可以上學接受教育,年輕人可以談情說愛,沒有人會再為一頓飯與同類殘殺。秩序與規則讓生命重新變得可貴。
沐宸意識到,當前僅僅依靠搜尋隊在廢墟里搜刮物資是不可持續的,因為資源是有限的。
為了長期發展,他們必須建立自身的生產能力,特別是糧食生產。僅憑採集是遠遠不夠的。
於是沐宸決定在肥沃的河谷地帶重新恢復農業耕作,招募所有懂得種地的居民參與到莊稼的播種和培育中來。
同時,也組建了手工業作坊,逐步掌握生產日用品的能力。沐宸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實現生產自給,甚至富裕。
但是,在核戰爭導致的核冬天下,農業生產的發展並不如想象中順利。
營養缺乏的土壤很難成功發芽,即使是艱難地種出莊稼,也會在冬天的寒冷中凋敝枯萎。
沐宸組織大家想方設法進行土壤改良,但收效甚微。不得已再次啟用了有限的化肥,才種出一小部分莊稼。
面對農業上的困難,沐宸也露出了焦慮。糧食短缺直接影響生存,她必須設法提高產量,穩定食物來源。
在農業建設中,趙明、張博文和陳勁三人發揮著關鍵作用。
趙明運用自己在水利方面的專業知識,帶領大家在河谷地帶建立了初步的農場。
張博文作為團隊技術骨幹,一直研究適應輻射的新糧食品種,希望能提高產量。但進展緩慢。
陳勁負責農業建設所需的重要物資供給。
看到農業發展進展緩慢,沐宸決定單獨找三人進行談話,聽取他們的想法和建議,以推動農業建設。
在與沐宸的談話中,三人先後彙報了近期農業建設的情況,但是效果明顯不佳,豐收的預期目標遠未達成。
趙明坦言糧食產量增幅極小,新開墾的土地面積也跟不上速度需求。
張博文也表示,他在研發適應輻射的新品種上毫無進展,所有試驗都以失敗告終。
陳勁彙報物資供給尚可,但不能持續,一旦原有存量用盡就面臨斷流風險。
三人的彙報讓沐宸意識到農業發展舉步維艱,遠未達到預期目標。必須儘快調整策略,才能解決糧食短缺的現實問題。
其他兩人都坦言工作困難之時,張博文的眼睛突然一亮,他提出了一個可行的新思路:
張博文提出在密閉大棚內設定強力的人造光源,對植物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光照培育。
這在技術上並不難,重要裝置如發電機、照明燈具都可從廢棄工廠中尋找。 配合溫溼度調控,可以建立一個最佳化的人工栽培環境,利用有限空間,以標準化、集約化模式種植。。
營養液系統可以根據作物特性配製最優養分,提高每株的產量。
與傳統耕作相比,大棚模式可以克服核冬天的限制,並大幅提高單位面積產量。這對當前的困境可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這個突破性的設想一下子提振了沐宸的信心。
她連連追問相關細節,與張博文等人反覆探討該方案的可行性。
幾人認真分析後認為,方案可行的技術基礎已具備,主要裝置可以透過拆解廢墟建築獲得。
大棚建設對空間要求也不高,選擇較為隱蔽的山谷就可開始試點。後期可根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