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學校放學,魏小佑回到爺爺奶奶家,將大舅來學校找,並希望回姥爺姥孃的住幾天的意思告知了爺爺奶奶。
爺爺奶奶也很支援,並說:
"去吧,小佑來,自從恁娘領著兩個弟弟去了淄博,這都大半年了,也該去姥爺姥娘看看了,哪怕住幾天也可以,但不能常住,畢竟姥爺姥孃家不同於爺爺奶奶家。"
魏小佑給爺爺奶奶說:
"放心吧,爺爺奶奶,我住一兩個星期就回來。"
爺爺還給了魏小佑一些錢,說是讓魏小佑學校放學後在集市上買點東西給帶著,外甥去姥爺姥孃家不能空手。
魏小佑的姥爺姥孃家在魏王莊的東北方向8里路外的楊莊村,村的東邊田地和濟寧市嘉祥縣搭界。
魏小佑的姥爺姓楊,全名叫楊美功,整個莊子就楊家一個姓氏,只是後來有好多婚後住孃家的出嫁女,村裡才多了其他的姓氏。
據魏小佑的姥爺說他們整個村姓楊的都是楊家將的後人,祖上是從河南開封那邊躲避災荒和戰亂來到現在楊家莊這兒的。
要說楊家將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在很多文學作品和戲劇裡,楊家將一門忠烈,英雄兒女,三代都忠君愛國,最後卻遭到朝中奸臣潘仁美的設計陷害,只留下“七子去,六子歸"的悲壯收場!年過半百的佘太君為了繼續保家衛國,又帶領著楊家女將們披甲上陣、征戰四方,後來還流傳下來"潘楊不結親"的族規。
姥爺有一根大約一米多長的旱菸杆,菸斗是一個錚明瓦亮的銅頭,菸斗鍋子很大,像是能裝下一顆大的葡萄粒。煙桿看不出是什麼材質,但黝黑有些玉質,姥爺說是祖傳的紫玉竹根掏出來的。菸嘴是一整節成人中指長短粗細的和田羊脂玉的,菸葉袋內裡是揉漿好的乳羊尿泡(即乳羊膀胱),外面是姥娘用上好的漿布染黑縫製並用金黃絲線繡了兩個蝙蝠,是暗含"福在眼前"或"福在袋中"的寓意。
姥爺對他這杆旱菸寶貝的不得了,任誰都不準觸碰,每次他抽完煙,都是用和菸葉袋掛在一起的骨質剔棒仔仔細細的清理煙鍋子及菸嘴。姥爺總是說等他老了的時候,一定要把他這杆旱菸放在棺材裡,帶在身邊。
記憶裡的小時候,姥爺沒少用煙桿"敲打"魏小佑的頭。
姥爺每每在抽完旱菸時,坐在自制的躺椅上,悠哉悠哉的,就會對魏小佑講一講有關楊家將的故事。
姥爺講說的故事裡,真實的楊家將中楊老令公不叫楊繼業,而是叫楊業,也是楊家將中的第一代,族譜上有記載的,說其善於騎射,忠烈武勇,頗有智謀。曾追隨北漢世祖劉崇,屢立戰功,以驍勇聞名,軍中將士無有不服,深受世祖器重。在宋太宗滅北漢後,楊業歸附了宋朝,雁門關之戰時,他突襲遼軍,殺死遼國駙馬侍中蕭咄李,活捉馬步軍都指揮使李重海,一戰成名,被譽為“楊無敵”,自此威震契丹。
第二代則是楊業之子楊延昭,原名楊延朗,他繼承了父親的英勇,在與遼軍的對抗中也表現出色,終年五十七歲。楊延昭智勇善戰,所得賞賜都用來犒勞軍隊,號令嚴明,能與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敵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戰獲勝則把功勞歸於部下,所以人人都願意為他效力。他在邊防二十餘年,契丹遼軍都畏懼他,從不敢犯邊。
第三代是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詳細的文字記載不多,族譜上也是一帶而過,或許是後人再也沒有了先輩們的光輝和立身朝堂的機會,泯然眾人矣,族譜仰或族史再也沒有人追根溯源,添榮描譽了吧。
針對於第三代楊文廣只是記載了:公元1074年,即熙寧七年,沉寂三十年的遼宋邊境再起爭端,遼遣使者到宋朝,爭河東地界。已75歲的楊文廣立刻獻陣圖及奪取幽燕地區的策略,打算與遼軍一戰,可惜朝廷還沒來得及批覆,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