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主任趙永英和曹茹英老師的參謀指導下,根據家人的意見,魏小佑最終按照第三志願服從分配和調劑,選擇了山師。
山師的學脈可追溯自1902年山東大學堂內設的師範館。
1903年從山東大學堂分出併成立山東師範學堂。
1944年成立山東省師範專科學校。
1950年10月,在原華東大學教育學院和山東省行政幹部學校的基礎上組建山東師範學院。
1952年齊魯大學的物理、化學、生物三系併入。
1970年9月,學校機關及部分系部遷到聊城辦學。
1974年4月,遷回濟南。
1981年更名為山東師範大學。
大而廣闊的大學校園,一棟棟白牆紅瓦的教學樓,學校到處可見的同學成群結隊的在一起討論,有的捧著書,有的抱著書,這些在魏小佑的眼裡都是漂亮的風景線,從現在開始魏小佑也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經過了半個月的軍訓之後,魏小佑如願的坐到了寬闊的教室裡,聽著老師的講課。
與高中不同的是,大學不再有固定的教室,有的時候一節課還是好幾個班一起上,剛開始魏小佑還感覺很驚訝,100多人的大課堂會是多麼的壯觀,每位老師都是那樣的知識淵博,雖然目前只有短短的幾天,但是魏小佑已經對未來四年的學習生活充滿了期待。
大學的學習氛圍是輕鬆的,在上課的時候如果學生有問題可以當場提出來,還可以在課堂上就可以直接和老師討論,更加增強了學生們的思辨能力,不再是之前那種你教我學的上課模式了。
在大學裡,感覺到老師和學生更像是一種朋友關係,就是可以肆無忌憚的和老師隨時的討論相關的專業知識,這讓魏小佑覺得很自由很舒適。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室友們都非常的友好,雖然大家都是來自不同的城市,但是卻能夠很好的交流,似乎是很久沒見的朋友,是緣分將幾個陌生人聚集到了一起。
剛進入大學的時候除了對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的學習,魏小佑還參加了很多學校組織的社團活動,大大的豐富了課餘生活,既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又能在其中學到一些知識和技能,這讓魏小佑感到很開心。所以每天都把自己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當當的。
這天,魏小佑正在參加一個社團活動,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
原來是輔導員通知他,學校即將舉辦一場盛大的學術研討會,邀請了各領域的專家前來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
魏小佑興奮不已,他意識到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
他立刻報名參加,並開始積極準備。
在研討會上,他認真聆聽每一位專家的演講,不斷思考並提出問題。
透過與專家們的交流,魏小佑不僅開闊了眼界,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發現,大學生活不僅僅是課堂學習和社團活動,還有更多廣闊的發展空間等待著他去探索。
在研討會結束後,魏小佑深受啟發。他決定成立一個學術研討小組,集合志同道合的同學一起探討學術問題。他們定期聚會,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並互相鼓勵和支援。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小組逐漸壯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他們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進步,還培養了深厚的友誼。
此外,魏小佑還積極參與學校的科研專案。他與導師合作,深入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並在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
同時,魏小佑還特別聯合本系的幾個愛好文學創作的同學,成立了“季風文學社”,在學校裡的校刊和諸多雜誌報紙發表了很多的散文、詩歌作品。
其中,魏小佑創作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