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連皇帝都同意假求和的計劃了。
那麼,妲己也不再猶豫,即刻吩咐禮部準備出使事宜,前往晉國。
與此同時,他也將這個訊息,告知幽雲那邊。
朱棣與白起,幾乎是同一時間,得知這個事情。
他們沒有絲毫猶豫,當即便就召集諸將議事。
如今,晉國停戰七日的時間,早已過去,但是他們並未著急進攻。
因為馬上就要入冬了,北方多雪,他們必須要準備好過冬的物資,再去說攻城的事情。
這也給了秦國喘息的機會。
幽州城中。
朱棣向眾人說道:“這件事情,暫且莫要讓將士們知曉。”
這也是怕他們不理解,從而寒了心。
畢竟,前線將士浴血拼殺,突然聽到朝廷要求和的訊息,誰心裡能承受得住?
姚廣孝嘆道:“王爺,您要知道,這紙是包不住火的,求和一事,遲早會洩露出去。”
將士們可不會管,到底是真求和,還是假求和。
朱棣沉思片刻後,說道:“就算包不住,也要包。等徹底瞞不住了,再去告訴將士們原委。”
就怕說出事情原委,將士們也不會理解。
屬實讓人感到頭疼。
頓了頓,朱棣問向姚廣孝,“大師覺得,這個計劃,究竟可行否?”
後者搖頭道:“就算不成,對我大秦也沒有什麼影響,最多是士氣受到損失。
但是以王爺的能力,這失去計程車氣,想來也能夠彌補回來。”
聞聲,朱棣大笑道:“大師什麼時候也學會阿諛奉承了?”
姚廣孝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出家人不打誑語。”
朱棣正色道:“罷了,就讓朝廷去試一試,如果這個計劃真的成功,或許我們還能反攻晉國。”
白起那邊的情況,與這裡相似。
都是先選擇隱瞞此事,等什麼時候隱瞞不住了,再去向將士們解釋。
不得不說,從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朝廷與前線的這些將領們,還是極為團結的。
就拿白起這件事情來說,他殺了俘,即使是妲己,一開始也沒想著真的責怪他,而是想著該怎麼將這件事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今,朝廷有了計劃,他們也選擇了無條件支援,而不是心中鬱悶,與朝廷產生分歧。
其實這一點尤為重要。
“令老衲擔憂的是,老衲聽說,晉國剛剛在上京舉辦了一場盛大的法會,是為了祭奠被武安君所殺的兩萬俘虜...”
說到此處時,姚廣孝再次雙手合十,繼續道:“如今,只怕是整個晉國,都對我秦國有著莫大敵意。
此時派遣使者前去,難免會被晉國針對,甚至...甚至晉國為了突顯出與楚國的友好,還會下令殺了我們的使者。”
朱棣皺眉道:“兩軍交戰不斬來使,這是自古的規矩,晉國敢破?”
有些時候,有些規矩,一旦破了,就難以彌補回來了。
人們會變得毫無底線,屆時,國與國之間,便就難以存在信任,只是一味的互相猜疑,其結果,往往是兩國間不斷消耗。
沒有誰是真正的贏家。
所以那些個陳俗濫調的規矩,還是要去刻意遵守。
除非是實力大於了規矩。
眼下晉國確實也有那個條件。
姚廣孝應聲道:“王爺,我軍都已殺俘,本就不對在先,晉國若是殺使,即使傳到列國耳中,只怕也是‘禮尚往來’罷了。”
朱棣點了點頭,道:“這點兒,本王倒是沒有預料到。大師不妨猜猜看,這一次,朝廷是派誰前往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