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秦、晉、楚三國勳貴,大都在關注著上京的局勢。
他們猜測,上京一役,將有可能,影響到未來三國走向。
當然,有個人,正被眼前的難題絆住了根腳,無暇他顧。
他就是楚軍大帥吳起。
年關之前,朝廷命他進攻函谷關,可是鋪天蓋地的大雪,讓軍隊寸步難行。
怎麼打?
還必須要打勝?
這不是明擺著為難自己?
於是,接連幾日,營中諸將見吳起始終足不出戶。
他們以為有了什麼變故,想要求見,可是都被他拒絕了。
沒有辦法,吳起只能想出裝病這條計策。
主帥生病,大軍進攻的速度就會有所遲緩,待到來年開春,繼續攻打函谷關也不算遲。
只是他等得起,楚國朝廷那邊卻等不起,一直派人催促於他。
原因是楚國得讓晉國知道,其實秦國的軍隊,很容易就會被擊垮。
這樣一來,能夠堅定後者與前者在一起共同討伐秦國的決心。
面臨諸多將士的求見,吳起知道,一直躲著,也不是個事。
於是便就召集諸將議事。
身體已經康復的項羽,也來到了此間。
站在他身後的兩名將領,是龍且與韓信。
項羽甦醒之後,得知吳起很重視韓信的事情,所以對這個人,便就有了幾分關注。
一番瞭解之後,他驚訝的發現,其實韓信這個人,是有一些才華的,擅長行軍作戰,指揮部隊。
像是這樣的好苗子,卻一直待在自己身邊,而自己卻不知道,實在是有些失職。
於是,原本的人際關係這塊,因為吳起的出現,發生了一些變化。
此刻,只是一名楚軍小卒的劉邦,莫名其妙感覺身上少了某個東西。
但是又無法形容。
按照道家的說法來講,那個東西,叫做氣數。
“本帥這幾日一直未曾走出自己的營帳,其實是在想一件事情。”
頓了頓,吳起環視營中諸將,繼續說道:“陛下此前有旨,要讓我們發動一場必勝的大戰。
可是本帥思來想後,難以想出,該如何在冬天雪地裡,打一場可以戰勝秦軍的戰役。不知諸位有何謀算?”
不直說避戰原由,是因為眼前的這些將士們,有不少人,都是皇帝的心腹。
他總不能直接說,自己是稱病,不想打這場戰役吧?
這話要是傳到皇帝的耳朵裡,該如何看自己?
楚國老將景陽在思慮片刻後,發表了自己的想法,“陛下執意要在這個時候發起戰役,是想在上京中佔據主動權。
不過,若此時作戰,我軍傷亡必然慘重,末將的意思是,以秦軍拒不出戰為由,先拖延發起戰爭的時間。”
只要開春,雨雪消融,楚軍便可出戰。
而且那個時候,也是最有利於攻城之時。
現在嘛...就跟找死沒什麼區別了。
吳起點頭道:“本帥也是這個意思,不知諸位還有何不同意見?”
將士們陸續搖頭。
見狀,吳起道:“打不行,不打也不行,所以本帥認為,或可由一位將領率軍,日夜在函谷關城外罵陣,秦軍不出,就是畏懼我軍。
既如此,陛下想要的結果,我們也能夠給到。不知你們誰願意領這個軍令?”
眾人彼此對視,卻無一人主動請纓。
究其根本,是因為難度太大,萬一被秦軍擊潰,吃了敗仗,誰能向朝廷承擔這個責任?
頓了頓,還是項羽站起身來,作揖道:“元帥,末將本就是先鋒,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