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七年五月中旬。
楚國正式從函谷關前撤軍,準備抵抗齊國入侵。
與此同時。
咸陽城,宣政殿內。
妲己正在與眾大臣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諸葛亮緩緩說道:“臣建議,籌集百萬雄軍,趁機進軍晉國。
另外再去籌集六十萬大軍,拖延楚軍回援邊疆的目的。”
這其實也是他整場佈局中最為至關重要的一環。
如果這個時候,秦國無所作為,任由楚國大軍回援。
那麼齊國一定會選擇攻打下幾座城鎮後就選擇撤兵。
而晉國那邊,也會以雷霆掃蕩之勢,將那些世家全部收拾。
屆時,晉楚兩國為報秦國合縱連橫之計策,肯定會再一次合起夥來伐秦。
一旦釀成這個局面,秦軍的將士們,就不一定會有現在的精氣神來抵抗敵軍了。
所以,實際上,這也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事情。
如此一來,晉楚秦齊四國混戰,足以稱得上是近一百年來,涉及面最廣,最為龐大的一場戰役了。
甚至一直以列國霸主自居的夏國,都開始關注四國大戰的局勢。
可見其影響程度,究竟如何深遠。
妲己點頭道:“本宮已經將這個計劃稟報給陛下,至於如何定奪,相信陛下那裡,會有答案。”
秦國的主人是嬴淵。
像是對外出兵這麼大的事情,她可做不了主。
最終這一切,都要聽從嬴淵的旨意才行。
諸葛亮覺得,秦帝一定會同意。
雖然他與秦國皇帝從未見過面,但是他卻從心裡認為,對方乃是一位有著野心的雄主。
必然不會放棄這個使大秦悄然崛起的機會。
幾日後。
函谷關內。
嬴淵召集諸將議事。
他看向眾人,緩緩開口道:“我大秦到底是出兵還是不出兵,你們且先說說看。”
話音剛落,眾人便就熱烈討論起來:
“若我大秦坐山觀虎鬥,趁機坐收漁翁之利,豈不快哉?遠比出兵划算。”
“涼王說的沒錯,眼下晉楚聯軍均已退去,趁此機會,我們大秦應該抓緊積蓄實力。”
“待晉楚兩國之間,難以收拾眼前的爛攤子,或是付出一定代價,那麼到時,我大秦可趁勢出兵。”
“此時出兵,倒也無不妥,但末將總覺得,不是太穩妥。”
“...”
他們都是軍中將帥,只是站在了用兵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沒錯,這個時候不出兵,待到兩國因各種矛盾元氣大傷時再去出兵,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是如此一來,諸葛亮的大局觀計劃便會落空。
所有人都發表了看法,就只有賈詡保持了沉默。
嬴淵好奇問道:“也說說你的意見吧。”
聞言,賈詡才應聲道:“回陛下,臣贊同出兵。不過諸位將軍所言,也有一定的道理。
此時出兵,可將兩國局勢搞得更為混亂一些,雖說我大秦能夠從中獲得的利益極少。
但是足可保證兩國元氣大傷,就此我大秦在鄰邦中再無對手。
若繼續等待,按時而動,則可讓我軍將士得到充分休息,以逸待勞,屆時出兵,必然無往而不利。
短暫利益將獲得極大。只是兩國底蘊深厚,他們沒了後顧之憂,可能短期內便會恢復元氣,繼續圖我大秦。
此時出兵,我軍極有可能遭遇慘敗,甚至毫無利益。待時而動,我軍至少可以拿下一些城鎮。
臣言盡於此,還望陛下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