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使者返回各國途中。
秦國境內。
朝野上下,都在討論嬴淵斬殺數百密探一事:
“冷戰之初,各國頻繁施展手段,意欲制裁我國,而如今,陛下不惜與各國徹底決裂,也要斬殺密探...”
“其根本原因,就是要讓他們瞧一瞧,我大秦,絕不是忍辱負重之輩!”
“說得對,有仇我們當時就報了!”
“絕不能各國輕視我大秦!”
“...”
毫無例外,如往常一樣,臣民上下一心,都在支援嬴淵的行為。
就連嬴淵本人都沒有意識到。
殺密探這個行為。
一瞬間就將國內民眾的情緒調動起來了。
一致對外,全民皆兵,國威正盛。
四方宵小,自然懼之!
於是。
在太初二年四月底。
各國使者將殺俘一事說出後。
楚國 等幾個國家的帝王,紛紛表態。
例如燕國皇帝李世民。
秦瓊、程咬金、尉遲恭等幾名燕國悍將,都對此事發表著自己的看法,他們怒火沖天:
“秦國欺人太甚!陛下,臣建議,出兵討伐秦國!”
“秦國,此前的貧弱之國,如今也敢公然向咱們燕國叫板?”
“咱們讓他釋放咱們那些探子,是給他們一個臺階下,不要讓各國關係搞得太僵。”
“可如今呢?他們非但不領情,還將人全給殺了!”
“...”
高高坐在皇位上的李世民。
聽到他們的聲音後。
微微皺起眉頭。
討伐秦國?現在?明顯不合時宜啊。
他看向李靖、長孫無忌、杜如晦、房玄齡等人,開口問道:
“你們幾人的意見呢?也說說看吧。”
聞聲,幾人對視一眼,陸續開口道:
“陛下,以臣對秦帝嬴淵的瞭解,他生平從不做無把握之事,如今斬殺密探,意在激起各國怒火,事出蹊蹺,臣建議,等等再看。”
“陛下,臣認為,秦帝此舉,是要調動其國內民眾對外仇視之心,如國民一體,則無往不勝,兵法有云,夫戰貴勇,秦帝這是想重現晉楚伐秦一戰也。”
“臣認為,李靖將軍所言有理,秦帝這是想使我燕軍長途跋涉,疲勞不堪,隨後痛擊我軍,以秦國當前的軍事力量,絕不容小覷!”
“我等雖與奉、楚、蜀等國合盟,可實際上,各國皆有異心,如此情況,焉能戰之?”
“...”
聽到他們的聲音以後。
李世民認為很有道理。
他目視群臣,緩緩開口道:
“既然事已至此,無可挽回,興師伐秦又恐苦了百姓,朕決議,將此事暫且忍下,待到秋後算賬。”
“至於國內民眾情緒的安撫,房玄齡,朕就交給你了,要讓他們知道,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
李世民的這番話,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政治上的妥協。
只不過,他找的理由很冠冕堂皇——恐怕會苦了百姓。
但是,能在大燕朝堂上混出人樣的文臣武將,誰悟不出李世民的話外之意?
大燕的意思已經明確了。
大奉也不敢孤身冒險。
更何況,奉朝內部的矛盾還沒解決。
所以,自然也就不敢向秦國發起挑戰了。
由此,站在秦國對立面的那些聯盟國家的皇帝們。
都在第一時間,出奇的表態,向秦國做出妥協。
但是,嬴淵所殺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