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淵看著兩人疑惑的目光,輕聲笑道:“你們啊,不要只看眼前,要把目光放長遠一些。”
“是,沒錯,提前把主考官的人選公佈,世家的人會紛紛各顯神通,試圖收買主考官。”
“為什麼要阻止呢,讓他們收買就是了。”
“提前一年,公佈二十、三十人的名單,一一收買過去,得多費事啊?”
“而且,九姓有多少子嗣,他們能怎麼分?”
“最後,沒分到名額的那些人,不都得孤身入京搏一搏麼?”
“家族給不了他們機會,他們只能自己去爭取機會嘍。”
“如此一來,絕大部分世家子弟,想要出仕的話,就不僅僅是呆在家裡埋頭苦讀了。”
“還得到京州來搏一搏,闖一闖,看看能不能獲得主考官的青睞。”
“這樣,他們不就都進京來找機會了麼?”
“這些人離了家,會在哪兒安家,他們交友的人又都是在哪裡?”
“背井離鄉幾十年,就算是灰溜溜的回鄉了,物是人非,鄉里除了童年的味道,還剩下些什麼呢?”
“……”
秦淵的話,給明樓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思路。
還真是。
批閱試卷,總是會參加個人情感的。
若是能提前博取到主考官的好感,科舉的把握自然就大得多了。
這樣一來,來京州能夠爭取到的機會,就遠比呆在家裡強。
等大量的世家子弟為了考取功名,都成了京漂,在京州奮鬥幾十年,牟取名望,達官顯貴的青睞。
能熬出頭的總歸是少部分人。
等一大幫人名落孫山,再回家鄉的時候,背井離鄉了幾十年,家族裡物是人非,他們還能有多少關係?
正應了那首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長期以往,原本盤根錯節的關係網,自然就難以為繼了。
沒了朝夕的相處。
沒了幾十年的共同處事。
這樣的人,就算是想團結也團結不起來了。
採取了這個方案,只要百年,就能極大的削減世家的實力和對地方的控制力。
高,實在是高啊!
而且,這個計策完全是針對人心的謀劃。
就算九姓世家的人看穿了,那又有什麼用呢?
他們能夠阻止自家小輩出去奮鬥前程嗎?
他們能夠阻止自家小輩去科舉搏一把麼?
不可能。
科舉每年的錄取之人就這麼多。
全天下有多少人盯著那幾個坑位。
最後,只會導致這些世家無限內卷。
當然了,這樣也會傷害寒門的學子。
不過沒什麼,寒門學子基數大,人才總歸不會少的。
可世家的力量卻是實打實的被削弱了!
“可以啊,你小子!”明樓已經想明白了,讚不絕口,“你是怎麼想到這麼個主意的?”
明樓很好奇,秦淵到底是怎麼想到這樣陽謀,來瓦解地方勢力的。
呃……
這怎麼回答呢?
總不能說是從前世的史書上學來的吧。
大糖就是靠著這麼個思路,讓讀書人背井離鄉,來到京城碰運氣。
吟詩作賦,瘋狂內卷。
以名聲與詩詞作為拜帖,獲得達官顯貴的青睞,從此平步青雲!
誤打誤撞間,卻開啟了一個屬於文學的盛世。
膾炙人口的詩篇,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