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興沖沖趕到朱元璋處,告訴了傅忠同意出來做事的訊息。
朱元璋不信,這個小滑頭有這麼容易打發,“京城這麼複雜的地方,他就敢於接手。”
朱標:“那倒不是,他又有新的東西。”
接著就把傅忠想法告訴了朱元璋。
朱元璋聽罷,一股疑心瀰漫開來,果然如李善長所說。從這天起,他的心態變了。
這個傅忠,就像藠頭一樣,剝開一層又是一層。到底還有多少本領,他的盡頭在哪裡。難道真的如他所說,就是技藝上的東西。哎,怎麼這樣讓人看不透。
一向把萬事萬物輕鬆運轉於心的朱元璋,感到有些吃力了。
他思索了一下,斷然否定了傅忠要去漢中的打算。
想得倒是美,蜀地的經營還沒有運轉如意的時候,附近就不能讓摸不透的人染指。
“老大,這個傅忠我有些看不透,但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想把他放到榆林府,看他能折騰出什麼結果來。”
朱標心裡一急,話就脫口而出:“爹呀,不能這麼做,榆林乃兩路要衝之地,西有甘(甘肅)、寧(寧夏)二衛的回回與羌人,北與殘元接壤,他的年紀還輕,挑不起這副擔子的。”
朱元璋呵呵冷笑,“他年輕是不假,不說他的醫、農、商之術,就是那四部分立,恐怕朱升、劉基(劉伯溫)再生,也不一定想得出來。”
朱標還是哀求道:“他畢竟是九妹的夫婿,萬一有什麼閃失,怎麼向九妹交代。”
朱元璋毫不憐惜地說道:“他再親,能有你幾個弟弟親?下次征討殘元,秦、晉、燕三人都要上陣。上了戰場,刀槍無眼,我自己的親兒子,就不知疼惜嗎?可比起江山社稷,為君者不能有絲毫不捨。”
朱標擔心起來,“他是親人,卻又是外姓之人,這樣對他,不怕他有二心嗎?”
朱元璋斬釘截鐵說道:“不怕,昔時商鞅,為防止人員流動難於管理,向秦王獻‘路引’之計,最終自己逃跑時,被‘路引’把自己困死在小旅店裡。傅忠獻四部分立之計,也堵死了他作亂的可能。“
”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他自己挖的坑,也正為他自己準備著。”
朱標:“可傅忠人才難得,若有閃失,也是朝廷的不幸。”
朱元璋:“未知才是最恐懼的事。他就在你的面前,你卻看不清他下一步的走向。說句誅心的話,這樣的人才寧願沒有。為君者當常思魏武(曹操)說的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
“你是要當皇帝的人,必須有這樣的覺悟。皇帝為什麼叫寡人,那就是他只能摒棄人世間的一切情緣。”
見朱標半天不答自己的話,朱元璋拉著朱標的手,耐心解釋道:“我與宣國公(李善長)談起過傅忠的事。宣國公說:‘世上超出常規的聰明,那不是聰明,而是有宿慧。他把前世的記憶帶到這世,別人怎麼勝得過他’。”
可見世上真的有能人。
朱元璋接著說道:“不過,這樣的人少之又少,像甘羅(十二歲為丞相)、王勃(十四歲寫出《滕王閣序》)等,就是這類人物,可都不得永年,這是天也不答應他們這麼做。”
“傅忠就是這類特殊人物,就像他自己所說的,‘特例是不可推廣的’。他的存在,對朝廷禍福難知。再說,這樣的人,他的壽命是天註定的,不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能改變的。天若佑他,他自然無事,天不佑他,我們著急也沒用,你不要有婦人之仁。”
聖旨一出,傅忠有些心寒,朱皇帝真是做得出。他卻不知道,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把你算計得明明白白。
一處吃緊,兩處擔心。
東宮,朱珣已哭得兩淚汪汪,“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