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女生小說>重生岳飛之還我河山> 第二卷靖康變君臣幾多難 第八十七章 徽宗返京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靖康變君臣幾多難 第八十七章 徽宗返京城 (1 / 2)

話說道君皇帝自逃往鎮江之後,見遠離金人大軍,又有親信舊臣相隨,一時間便忘記了自己已經是退位的太上皇,而在鎮江享起樂來。

他先是對隨自己南幸的舊臣大肆封賞,而且完全不依朝廷規矩,只按自己喜好。因此一時間行宮如市,有再任者,有進三官者,有召赴都堂審察者。恩賞僭濫,非散官之比也。

道君皇帝弄出這一招,立時東南官員都向這位太上皇靠攏,使得眾官惑於誥命並行,而莫知有朝廷矣。

除了大肆封賞之外,道君皇帝更下了三道有名的詔書:截遞角、止勤王、留糧綱。

截遞角的內容是“淮南、兩浙州軍等處傳報發入京遞角,並令截住,不得放行,聽候指揮”。即令東南各處官府不得在與汴京傳遞任何公文,但有事,須將公文發至鎮江由道君皇帝親自批閱。

止勤王則是“杭、越兩處將兵,江東路將兵,及逐州不繫將兵,及土兵、弓手等,未得團結起發,聽候指揮使喚,先具兵帳申奏”,“如已差發過人數,並截留具奏”即令東南各處只可嚴守駐地,不得前去汴京勤王。同時將路過鎮江的勤王軍隊盡數扣下,充作禁軍。

留糧綱乃是“以綱運於所在卸納”,即命東南各處不得再向汴京運送糧草軍資。

這三道詔命一下,滿朝譁然,道君皇帝、欽宗皇帝二旨並行,便令監司莫知所從,州縣觀望風旨,使得欽宗皇帝的旨意在東南地區形同虛設,政令難通。

除此之外,覺得自己遠離金人,高枕無憂的道君皇帝終於在鎮江又開始享受起自己悠閒的人生來,他一面大興土木,繕營宮室,移植花竹,購買園池。另一方面又將自己明令禁止的花石綱再度拾起來,命親信舊臣繼續收集奇花異石,送到鎮江自己行宮中來。

道君皇帝的種種作為,無疑觸動了欽宗皇帝的的逆鱗,自古以來皇帝的權威哪容他人挑釁,太上皇干政的結果往往便是政令不通,天下大亂。在金人圍困汴京城時,欽宗皇帝憂心自己安危,無暇顧及,但此時金人北歸,便該到收拾自己這個臨陣脫逃,卻又不甘平庸的太上皇老子了。

況且此時太上皇意欲在鎮江復辟的流言四處傳播,也令欽宗皇帝寢食難安,便想要聶山為江、淮、荊、浙等路制置發運使,前往東南,除去童貫等奸臣,迎回太上皇。但被李綱勸住。於是改詔命貶了蔡京、童貫、蔡攸等人,又遣宋煥為使,前往鎮江勸道君皇帝還朝。

而此時的道君皇帝見京師安定,也覺得鎮江雖好,但哪比得上京師繁華,於是也有心還京。於是藉口到亳州還願,便率眾人往京師進發。

在亳州還願之後,道君皇帝來到應天府,賜手詔一封與宋煥,命其先行回京交給欽宗。信中對欽宗皇帝大為稱讚,贊其為帝王之家難得的孝子,又說明自己別無他意,只願安享富貴,朝中大事,全由欽宗皇帝作主。

欽宗皇帝接到詔書後,便命李綱為使,迎道君皇帝還朝。

李綱來到應天府,面見道君皇帝,將欽宗皇帝聖孝思慕,欲以天下供養老皇帝之意說於其聽,又請太上皇早還京師。

李綱說得動情,道君皇帝聽後潸然淚下,又問道:“卿前時何故去職?"

李綱回道:“臣原先任左史,以狂妄論及水災獲罪,蒙陛下之恩,寬斧鉞之誅,然臣當時所言,以謂天地之變,各以類應,正為今日金兵攻圍汴都之先兆。夫災異變化,譬猶一人之身,病在五臟,則發於氣色,形於脈息,善醫者能知之。所以聖人觀變於天地,而修其在我者,故能制治保邦,而無危亂之憂。”

徽宗聽了點頭稱讚,而後又問道都城攻圍守禦次序,李綱具實以對。待李綱說完,道君皇帝問道:“敵退,師方在河,何不邀擊?“

李綱回道:“以肅王在敵營,因而不敢攻擊。”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