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金國兩路大軍合圍汴京之時,各處分兵也都傳來捷報,鄭州、洛陽守將先後棄城而逃,金軍輕易取下二州,而河陽守將也欲棄城,卻被亂兵殺死,隨後金軍攻破河陽。至此,河東諸郡,或降或破殆盡,金軍把守要道,各處勤王之師被阻,急切而近。
粘罕大軍比完顏宗望來得稍遲,待得紮下營帳,粘罕便親自前往完顏宗望大營,共商破城之計。
完顏宗望聽聞粘罕來見,連忙出營想迎,二人攜手入帳坐定。粘罕開口道:“二郎君先至城下,可知城中軍事如何?”
完顏宗望說道:“前有南朝使節至此,言那欽宗欲以河北諸地換我軍退兵,我因國相未到,不敢擅專,並未答應。這幾日也曾試探,但城中守軍雖然不濟,不敢出城來戰,但卻城門緊閉,死守城頭。如今汴京城上守禦森嚴,且城高牆厚,急切之間只怕難下。”
粘罕沉思片刻說道:“二郎君所言甚是,南朝一直以來便是以西軍最為強悍,但此刻我派重兵把守潼關,西軍難以寸進。而汴京周圍州府已盡入吾手,數次交戰,南朝軍隊將無謀略,兵無勇武,人人畏死,見我大軍兵鋒,往往不戰而潰,周遭勤王之師也被我全數擊退。如今汴京城只是孤城一座,待我等仔細計議,想必不日可下,和議一事,斷不可為。”完顏宗望點頭應允。
而後兩人計議,合力攻打汴京事宜,粘罕至晚方歸,之後兩軍便整頓軍馬,準備對汴京城展開攻擊。
金軍將軍馬整頓完畢,於是先由完顏宗望對東城牆開始猛攻,而此時東城守將乃是白溝兵敗的敗將劉延慶,他因當年之事被徽宗皇帝外貶筠州安置,但劉家世代將門,在朝中勢力極大,於是過不許久,便官復鎮海軍節度使,此時正在汴京城中。
面對金兵的猛烈攻擊,劉延慶雖然怕死,但此刻被困京城之中,退無可退,於是便將自己從軍多年的本事拿出十二分來。在金軍到達城下紮營整軍時,他便敏銳地發現自己所駐守的東城牆將會是金兵攻城的方向,於是命人趁著夜間時間將草堆放在城下數百處,以待後用。
今日金兵剛剛出動,便被城上守軍發現,連忙用火箭將城下數百處草堆引燃,一方面可以短暫阻敵,令城內守軍有時間準備,另一方面濃煙升起,便可示警全城,使各處守軍提高警惕。
而身為國都,汴京城中的軍械遠非太原一類州府可比。眼見金兵攻來,劉延慶便將城中所置的九牛炮推出禦敵。這九牛炮乃是投石車的進階,彈力無窮,便是磨盤大的石頭也可打出。
隨著劉延慶一聲令下,無數巨石飛過城頭,落在來攻金兵之中,巨石所過之處,攻城軍械均被砸個稀爛,落地之石餘勢不衰,金兵一旦躲避不及,便被砸作肉泥。金軍數輪進攻,都被劉延慶率軍打退,訊息傳到欽宗皇帝耳中,龍顏大悅,立即詔封劉延慶為護國大將軍。
而此時金軍見東城牆難以攻破,於是轉戰南城牆,粘罕仍以攻太原之法,用洞子車運薪土填塞護城河,於是河道被填平,大軍便至城牆之下,但守城軍械齊發,再兼城頭守軍人人用命,於是粘罕也是無功而返。一連數日,皆是如此。
時近隆冬,這一日雨雪交加,欽宗皇帝披甲登城,以御膳賞賜士卒,守城軍士士氣大振,感激流涕,於是金人攻擊更難建功。而唯一的一支勤王部隊將領張叔夜也因數戰有功,被欽宗皇帝於城頭召見,封為資政殿學士。
見到守城有效,便有人提議可在城下與金軍一戰,於是欽宗皇帝命殿前副都指揮使王宗濋與統制官高師旦率軍出城迎擊金軍。完顏宗望起大軍而攻,在城下大敗王宗濋,統制官高師旦被大軍圍困,衝突不出,最終力戰殉國,而王宗濋則敗退回城。經此一役,宋軍再不敢戰,只肯閉門死守,欽宗皇帝令張叔夜籤樞密院事,指揮守城一事,金軍一時無可奈何,只得將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