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道君皇帝南逃時,汴京朝堂之上也在進行著一場大爭論。原來欽宗皇帝聽聞太上皇連夜出逃,使自己原本一同跟隨的計劃失敗,於是便召集眾臣議事。
金鑾殿上,欽宗皇帝對眾臣說道:“如今道君皇帝南巡,金人已過黃河,又連破數處郡縣,朕以為不如百官與朕同行,與道君皇帝一併南巡,再圖良策,不知可否?”
欽宗皇帝剛說完,一旁閃出兵部侍郎李綱,大聲說道:“道君皇帝將宗社國家交於陛下,如今金人未到,陛下便要棄而去行嗎?”
欽宗被問得啞口無言,一旁的太宰白時中見狀,也出班奏道:“金人兵威正盛,已經連克周圍郡縣,如今京師已成孤城,料難守禦,臣認為陛下所言南巡之事可行。”
一旁的李綱聽了將眼一睜,喝道:“天下城池,若論城池堅固,防守嚴密,又有哪座城可與都城相比?況且都城是宗廟社稷、百官臣民之所在,若是離棄,則去往何?”
欽宗皇帝被兩個說得搖擺不定,於是問道:“那諸卿以為如何?”頓時朝堂上一片議論之聲,但卻拿不出個好的結果來。
李綱見狀又奏道:“如今金人遠來,糧草不濟,雖有沿途劫掠,但難為長久之計,而且已經探明完顏宗望不過六萬人馬。今日之計,陛下應立即整頓軍馬,詔諭全城軍民,團結一心,互相堅守,抵抗金人。同時傳詔天下,命各處軍隊盡起,齊赴東京勤王。”
欽宗皇帝有些許意動,於是問道:“可以何人為將?”
李綱說道:“朝廷以高爵厚祿養著朝堂眾臣,又云:養軍千日,用在當時。如今朝廷有難,正是我等臣子效命之時。白時中、張邦彥雖然未必知道兵法,但以其位高權重,當率眾將士共抗金人,以完其職。”
一旁的白時中聽了,出言譏諷道:“若論位高權重,侍郎大人也並不比我等低了多少,又兼領兵部,想必也熟知兵法用度,不知侍郎大人可出戰否?”
李綱聽他問話,立刻挺直身子,對欽宗皇帝說道:“若是陛下不以為臣庸懦無能,肯令臣領兵,則臣願以死報陛下隆恩!”
欽宗聞言大喜,立即傳旨,升李綱為尚書右丞,領汴京軍事,抵禦金人。
待得退朝之後,白時中等人不甘心,又覲見欽宗,再三勸說,言東京難守,當效仿太上皇及早南巡為佳。一時間欽宗皇帝又開始搖擺不定起來,難以決斷,便命人宣李綱入殿覲見。
李綱來後,欽宗皇帝將白時中等人所言說與他聽,李綱聽後沉默片刻道:“陛下可記得安史之亂否?彼時安祿山大軍直逼長安,明皇聽說潼關失守,大軍將至,立時便棄國都而逃往蜀地,因此長安軍民人人思危,戰意全無。於是安祿山大軍一至,便將大唐數百年經營的長安城攻破。以至於宗廟朝廷毀於一旦,長安城中百姓遊離失所,文武百官盡被屠戮。本朝範祖禹曾言明皇之失在於不敢堅守以待救援。”
“太上皇南巡,眾臣跟隨,已令朝堂上下震動,軍民不安。若是陛下也隨太上皇南巡,則與贈東京予金人無異。到時國都破敗,宗廟朝廷俱亡,與當年長安何異?如今各地勤王之師數日內便可聚集,待得大軍來時,金人又有何懼?如此情形,陛下何以要輕舉妄動以重蹈明皇之覆轍呢?”
“若是陛下執意要去,臣願一死以明志!”李綱說完,跪在地上,將頭伏地,長跪不起。
最終,欽宗皇帝長嘆一聲,說道:“朕今日為卿而留。但治兵禦敵之事,由卿專責,勿令有疏虞。”於是傳下詔諭,著李綱為東京留守,全權負責汴京防衛事宜。
待得李綱走後不久,欽宗皇帝獨坐宮中,越想越是害怕,他做了十多年的太子,卻從未監國理政,如今剛登大位,便遇到如此大事,心中紛亂如麻,因此搖擺不定。方才被李綱熱血一激,便生出些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