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女生小說>重生岳飛之還我河山> 第五卷戰荊襄英雄聲威盛 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聚關中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卷戰荊襄英雄聲威盛 第二百九十五章 凝聚關中力 (1 / 2)

雖然王庶對於興元府的貢獻極大,但他的“閉糴”行為無疑極大的損害了陝西前線將士的利益,究其原因,其實無非便是見吳玠以武功建節而心生嫉妒而已。因此吳玠和王彥聯合向時任川陝宣撫處置使的張浚上書,要求嚴懲王庶。

張浚收到二人書信,沉思良久,心知王庶此舉實在是有寒前線將士之心,若不嚴懲,確實難以平息眾怒。且此風一開,各處州郡將再難齊心,使得各自為政,則陝西軍事便成一盤散沙。而且此時又有人說王庶擁兵自重,恐難以駕馭,更使張浚對王庶的行為愈發不安。

於是,張浚命人召集川陝各路將領齊來,一同商議陝西軍事。過不多日,各路將領來到,張浚於大堂之上聚焦眾人,見眾人來到,張浚先是詢問各路人馬情況以及金軍與偽齊動向。當吳玠提到完顏撒離喝正於鳳翔整治人馬,有意圖西進之勢時。張浚趁機開口對王庶說道:“子尚,聽聞你於興元府治軍頗有成效,府中擁兵數萬,聲威日盛。如今吳節度所轄人馬不足,恐金人前來難以阻擋,你可借兩萬人馬於他,以抗金人,不知意下如何?”

王庶一聽要借他人馬,心上頓時反感,於是起身說道:“望宣撫大人明察,當日我往興元府時,只得兩千人馬,於是豎起義旗,招集潰兵充入軍中,如今軍中皆是富平潰卒,人無鬥志,將無雄心,如何使得大戰。在下之所以對外宣稱興元府內屯兵數萬,實是無奈之舉,以惑盜匪及金賊也。若是宣撫大人定要抽調興無府人馬,則府內之事俱廢矣。”

聽聞此言,一旁的吳玠等人面露鄙夷之色,而張浚更是陰沉著臉不發一言。隨後張浚將川陝各項事宜安排一番後便安排眾人歇息。

是夜,吳玠與王彥來到張浚府中,二人一見張浚便又訴起苦來,並且對於王庶所言更是憤憤不平。吳玠說道:“宣撫大人,今日在堂上可曾見王庶那廝嘴臉?先是不許我等入興元府糴糧,如今明明城中有兩萬大軍,又有數萬義士,卻偏偏不服抽調。且興元府又居於敵後,何須提防金人。而我與王將軍地處金軍前線,日夜與金軍偽齊相峙,如今軍中糧草入不敷出,兵力不濟,到時一旦戰事起,將士又以何面對敵軍?”

王彥也說道:“王庶此時擁兵自重,不受處置司號令,又以一己之私,不以陝西全境大局為意,其心險惡,實可誅也。”

吳玠見張浚沉默不語,便又說道:“公不念當日曲端之事乎?一將不平,則軍心必亂,或不撤換此賊,則請公去我二人之職,另選賢能以御金賊。”說罷躬身一禮不起。一旁王彥也點頭躬身,贊同吳玠之意。

張浚心知此事之矛盾已難調和,若是不換王庶,只怕西北各路大軍再難齊心,且前有曲端擁兵自重之事,如今對王庶更是極為疑惑,恐其效仿當年曲端故事。

想到此處,張浚將二人扶起,說道:“此事確如你二人所言,不過王庶於興元府中經營許久,急切間不可將其去職,容我徐徐圖之。”而後又好生安慰二人一番。

待得眾將各歸駐地後,張浚苦思冥想,想出一計來,他先致書於王庶,說朝廷知其有功,治下亦有成效,有意將其升遷。王庶不疑有他,心中欣喜,回信感謝張浚提攜之意。張浚收信心中大定,於是數日之後發下調令,命成都知府王似去往興元府任職,而將王庶調任成都知府。成都府乃是大郡,治下甚廣,又兼川蜀之地未經金人鐵騎肆虐,民富軍壯,因此王庶欣然前往。

張浚計劃的第一步完成後,心中大定,又過數日,命劉子羽任興元知府,王似復任成都知府,而王庶則被降為嘉州知州。至此王庶才明白張浚之意,於府中大發雷霆,怒罵張浚不止,但如今其遠離興元府,已無根基,而成都府上任未久,無有心腹,因此雖然抱怨一番,卻還是無奈去往嘉州上任。

劉子羽原是川陝宣撫處置使司中參議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