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會十三年,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病逝,金國上下,舉國縞素,滿朝文武皆為金太宗治喪,人人都沉浸在痛失皇帝的悲痛之中,就連完顏宗磐都老老實實地為父親操辦後事,並未有過激之舉。但敏銳的完顏宗幹卻已經嗅到這平靜之下的暗流湧動。
就在金太宗下葬當日,完顏宗幹命人去請三個人來,這三人是宇文虛中、韓昉和韓企先。三人於完顏宗幹府門外相遇,面面相覷,此時韓昉看向宇文虛中,低聲問道:“國師可知大郎君喚我等前來是有何事?”
宇文虛中沉思片刻後輕輕一笑,說道:“不需多言,稍後便知。”於是三人便被僕役引到密室之中。
完顏宗幹見到三人進門,在榻上稍稍欠身,笑道:“斡本腿腳不便,卻是失禮,望三位大人海涵。”
三人連忙回禮,自稱不敢。於是完顏宗幹讓三人落座,又命人端上茶水來,而後屏退左右,下令不得使人靠近。隨後開口道:“前些時候劉豫進貢了一批茶葉,先皇賜了些與我,便請三位嚐嚐味道如何?”
宇文虛中端起茶杯,細細品味,而後說道:“其色如碧玉,其香亦清幽,其味甚鮮爽,乃是上好的小龍團,當年在下也只是在家兄府上嘗過一次,至今難忘,果然好茶!”
一旁的韓昉和韓企先心中有事,哪裡喝得出好壞,見宇文虛中盛讚,也連忙齊聲讚不絕口。
完顏宗幹聞言大笑道:“國師果然名士,識得這般佳品。”而後便與三人論起此茶來源做法,使得氣氛開始逐漸融洽。
閒談一番後,完顏宗幹手舉茶杯,一飲而盡,隨後話鋒一轉,說道:“相聞此茶始於丁晉公,南朝仁宗陛下極愛此茶,數代鑽研,方有今日之味。可惜我女真一族,生於苦寒之地,只有烈酒驅寒,直到今日方有幸嘗得這南朝珍品。”
宇文虛中聽出完顏宗幹意有所指,於是輕輕笑道:“此乃太祖皇帝雄才大略之功也。”
完顏宗乾點點頭道:“確是如此,父皇之功,難以盡述,但可惜如今我等後輩兒孫卻是難堪大用,著實可惜。”
宇文虛中一聽,正題要來了,於是便順勢問道:“大郎君可是憂心朝中?”
完顏宗乾笑道:“國師慧眼如炬,自然隱瞞不得。如今太宗皇帝新喪,各方還算安寧,但一旦合剌即位,只怕各方有所動盪,在下為合剌養父,如何不憂?只是一時間千頭萬緒,卻不知該如何做起。因此今日請三位大人前來相議。”說罷用眼去看三人。
三人之中,宇文虛中乃是宋朝使節,被粘罕扣住,送至上京,但完顏吳乞買見其一表堂堂,文采卓然,因此心甚愛之,於是便要對其封官,但數次皆被宇文虛中所拒。金人愛其才華,又敬其不畏強權,故而皆敬稱其為國師。
韓昉和韓企先皆是遼屬漢人,在金國滅遼之時歸降,又因兩人皆有才能,於是韓昉累遷至如今的禮部尚書,而儲君合剌更是師從於他,學習漢文。韓企先則是如今的尚書右丞,其人博通經史,為官擇人,專以培植獎勵後進為己任,因此在金國朝堂之上極有人氣,世稱其為賢相。
這三人皆朝中大才,因此完顏宗干將三人邀來共商大事。此時見其問起,三人眼神交換,便明其意,此舉無非便是讓三人站隊而已。且完顏宗幹對漢人一向頗為敬重,對漢人文化亦極為推崇,因此一向與三人私交不錯。於是三人起身說道:“以後朝中大事當以大郎君為首。”
完顏宗乾笑著搖搖頭道:“非也,朝中之事,當以新君為首。”而後又說道:“如今之事,以三位來看,當以何事為先,何事為緩?”
此時職位最高的韓企先說道:“在下治政事已久,深覺如今金國勢大,勃極烈一制已然不合時宜,當下之計,須整頓吏制,效仿南朝,設百官以行政事。”
完顏宗幹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