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那幼童詢問,範衝笑道:“只顧說話,卻是忘記請鵬舉入艙了。”說罷將手一伸,做了個請的動作。
此時那幼童便開了艙門,岳飛便帶著岳雲入艙,範衝師徒二人亦隨其後。
來到艙中,那幼童對那些演奏絲竹的樂人揮揮手,於是音樂聲頓時停了下來,那班樂人行禮後便自往後艙而去,那幼童坐了上首,範衝坐在一旁,岳飛坐了下首,岳雲則立於其身後,而那兩名侍衛模樣的人則分別在門口和範衝師徒之間略向後的位置站定,二人隱隱成犄角之勢。
看到這裡,岳飛自然明白上方所坐的必是未來的孝宗皇帝趙昚,現在應該叫作趙瑗。
據史書記載,趙昚生於秀州,乃是太祖皇帝趙匡胤的七世孫,秦王趙德芳後代,生父乃是嘉興縣丞趙子偁,為高宗皇帝的遠房堂兄。
其母張氏夜夢一神人擁一羊遺之曰:“以此為識。”醒後感念有孕。建炎元年十月生趙昚於秀州青杉閘之官舍,降生之時,紅光滿室,如日正中。趙子偁以為神異,起名趙伯琮。
其時元懿太子趙敷因在苗齊之變中屢受驚嚇而死,高宗皇帝又因揚州受驚之事而未有子嗣,而聖獻皇后還宮之後,嘗感異夢,常見太祖皇帝立於廟堂之上,向下俯視,末了嘆氣而背立。
數次做夢,皆是一般,於是聖獻皇后便向高宗皇帝說起,高宗皇帝沉默良久後,嘆口氣道:“此乃太祖嘆其子孫不得入廟堂耳。”隨後召來當時的右相範宗尹相談此事,高宗皇帝說道:“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範宗尹亦附和贊同,於是詔選太祖之後。
此事被群臣所知,皆讚歎高宗皇帝仁義,不忘太祖恩德。同知樞密院事李回說道:“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昭格天命。”
參知政事張守則說道:“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
高宗皇帝道:“此事不難行,朕於‘伯’字行中選擇,庶幾昭穆順序。”
而上虞丞婁寅亮亦上書言:“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望陛下於‘伯’字行內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
高宗聞言,大為感慨,隨後便命趙令疇訪求宗室子弟,於太祖皇帝子孫中尋“伯”字輩七歲以下幼童十名以稽核,而此時的趙伯琮便入選其中。
這十名宗室子弟經過一番審查之後,最終只得二人,一名趙伯浩,一名趙伯琮。隨後趙令疇便將二人帶到高宗皇帝面前任其定奪。高宗仔細觀看二人模樣,只見趙伯浩而帶憨厚之色,小臉微胖,頗有喜慶之感,心歡喜之。再反觀趙伯琮,雖然年幼,但身形削瘦,雖然站立之時一絲不苟,卻是仍顯單薄。
於是高宗皇帝便屬意於趙伯浩,隨後喚來趙令疇,命他封三百兩銀子,送趙伯琮返回嘉興。話剛說完,高宗皇帝又覺得不妥,於是又要觀看,便命二人叉手並立,想要細細觀察一番。
但就在此時,宮中所養的一隻御貓自二人腳下緩緩行過,趙伯琮面色未變,依然肅立不動。但趙伯浩似乎並不喜貓,又兼幼童心性,便飛起一腳,正中貓腹。宮中御貓幾時受過這般驚嚇,於是尖叫一聲,逃到高宗皇帝身後藏了起來。
高宗皇帝見狀,皺著眉頭說:“此貓偶爾而過,何為遽踢之?輕易如此,安能任重耶?”於是最終決定去趙伯浩而留趙伯琮,並將他育於宮中。
趙伯琮中選後,高宗皇帝便帶他入後宮,面見各位妃嬪,擇一負責撫養趙伯琮。其時張婕妤、吳才人和元懿太子之母潘賢妃三人正環坐聊天,見高宗皇帝攜趙伯琮進來,各自神態不一。
其中潘賢妃因喪子不久,見到趙伯琮,不禁觸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