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女生小說>重生岳飛之還我河山> 第七卷搗中原英雄惜落幕 第四百二十五章 朝堂現血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卷搗中原英雄惜落幕 第四百二十五章 朝堂現血光 (1 / 2)

只聽兀朮說道:“前年廢黜劉豫之時,我曾與撻懶共守開封,期間其暗中與王倫勾連,我仔細探察後方知如今南朝宰相秦檜便是當年撻懶麾下放走,二人借王倫之手促成和議。而自那時起我便對其多加留意。去年奉旨和議之時,我便知撻懶與秦檜暗中勾結,似有借南朝之手,行叛亂之實之意。”

一旁的韓昉聞言起身怒道:“奸賊何敢賣國?”

此時完顏宗幹皺眉說道:“韓大人莫急,如今之事乃是陛下聽用奸臣,兀朮已然上奏,卻是並無迴音。若依在下所見,韓大人乃是帝師,當可進言勸誡,以免國禍。”

韓昉正色說道:“此事不須太傅多說,韓某必傾力為之。”

次日下朝之後,韓昉入見,金熙宗笑道:“先生卻是有些日子未曾到宮中來了,今日可是有事否?”

韓昉躬身一禮,而後開口道:“今日臣來面聖,實是近日讀史有感,故想說與陛下聽。”

金熙宗聞言道:“還請先生細說。”說罷命人為韓昉備座奉茶。

君臣二人坐定後,韓昉開口道:“不知陛下可知唐玄宗故事否?”

金熙宗笑道:“自然知道,且是先生親自教授,莫非先生忘了麼?”

韓昉回道:“臣未曾忘,只是恐陛下忘記了。不知陛下可還記得天寶之亂如何發生的麼?”

金熙宗不解其意,但還是答道:“乃是玄宗任用奸相李林甫、外戚楊國忠,以致有安史之亂。”

韓昉點點頭道:“正是如此,想玄宗當年初即位時,勵精圖治,使姚崇、宋璟、張九齡為相,以雄武之才,再開唐統,賢臣左右,威至在已。皆以骨鯁大臣,鎮以清靜,朝有著定,下無覬覦。四夷來寇,驅之而已,百姓富饒,稅之而已。天子乃覽雲臺之義,草泥金之札,然後封日觀,禪雲亭,訪道於穆清,怡神於玄牝,與民休息,比屋可封。於時垂髫之倪,皆知禮讓;戴白之老,不識兵戈。虜不敢乘月犯邊,士不敢彎弓報怨。‘康哉’之頌,溢於八紘。所謂‘世而後仁’,見於開元者矣。年逾三紀,可謂太平。”

說到此處,韓昉稍一停頓,而後繼續說道:“開元之初,賢臣當國,四門俱穆,百度唯貞,而釋、老之流,頗以無為請見。天子乃務清淨,事薰脩,留連軒後之文,舞詠伯陽之說,雖稍移於勤倦,亦未至於怠荒。俄而朝野怨諮,政刑紕繆,何哉?用人之失也。自天寶已還,小人道長。如山有朽壞,雖大必虧;木有蠹蟲,其榮易落。以百口百心之讒諂,蔽兩目兩耳之聰明,苟非鐵腸石心,安得不惑!而至宇文融、李林甫、楊國忠則亂。故用人得失,所繫非輕。豪猾因茲而睥睨,明哲於是乎卷懷,故祿山之徒,得行其偽。厲階之作,匪降自天,謀之不臧,前功並棄。人皆以天寶十四年安祿山為亂之始,臣獨以為開元二十四年罷張九齡相,專任李林甫,此理亂之分也。”

金熙宗久識漢學,又師從於韓昉,雖然韓昉所舉乃是唐玄宗的例子,但以其聰慧,如何不知實指自己。而且暗中告誡自己,若是繼續任由完顏宗磐等人坐大,只怕金國亦將步當年唐朝的舊路。

金熙宗沉思許久後才緩緩開口道:“先生之言,朕已然明白,只是如今朕方登大寶數年,便行屠戮同族之事,是為不仁,而蒲魯虎等人亦未有不臣之事,且大權在握,若貿然行事,亦為不智。不知先生以為如何?”

韓昉說道:“若陛下有心除奸,則只安坐便可,臣等必為陛下謀深遠。”金熙宗黯然點頭。

當韓昉將金熙宗的態度說與完顏宗乾等人時候,眾人心中大定,如今只是缺少一個機會,而且他們也很明白,一旦此次反擊失敗,只怕再無翻身的機會。但很快,這個機會便來了。

六月,遼國舊將耶律吳十密謀造反被人告發,很快便下獄處死,這本是一件極為平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