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年間,宇文虛中入京任翰林學士。此時童貫又欲攻取雲中府,但遭到宇文虛中極力反對,他上疏道:“雲中州郡,疆界遙闊,萬一收復,每歲應副財用必三倍於太原,又須建置堡寨關壘,不下數百處,今財力匱乏,何所從出?屯戍軍馬,系一抺直取,疆界亦倍,於何處挪移?”這個說法得到了重臣宇文粹中、李邦彥的贊同,二人也在徽宗皇帝面前力諫不可,此事方停。
宣和七年,完顏宗望與粘罕南攻。十月,燕山府淪陷;十二月,粘罕迫近太原。宇文虛中力勸徽宗皇帝下詔罪己,以挽回人心,徽宗皇帝無奈同意,並命其起草罪己詔。
因之後發生了郭藥師叛逃之事,故朝廷決定將軍務以滑州為界,以東屬何灌,負責守浚州白馬津;以西屬宇文虛中,負責守河陽孟津及洛陽諸陵。而此時宇文虛中又提議起用隱退長安的老將种師道,也得到了徽宗皇帝的認同,並任命宇文虛中為資政殿大學士、軍前宣諭使,負責指揮熙河經略使姚古、秦鳳經略使种師中以及京西兩路兵馬防守京畿。
隨後宇文虛中離京,往來河陽、澤州、隆德之間佈置河東路、太行山的防線;同時發檄文召姚古、种師中率軍直赴京城,且不得遵稟童貫指揮。並在汜水關攔下馬忠所部,並命其立即回兵汴京,並在鄭州城東大敗金軍。之後宇文虛中又大張旗鼓宣稱陝西援兵高達五十萬之眾,使得鄭州附近的金兵聚於一處,如此開封往西的道路才終於暢通,保住了西北援軍的來路。
靖康元年,欽宗皇帝與金國締結和約後,因姚平仲夜襲金軍失利,使得西北軍崩潰,於是完顏宗望順利包圍了汴京城。而此時宇文虛中聞訊歸來,並於陳州門外奉欽宗皇帝詔諭縋入汴京城中。此時欽宗皇帝意欲議和,但因姚平仲之事,金人但見宋使便要處死,故眾臣皆不敢去,唯宇文虛中自告奮勇出使金營。
在得到欽宗皇帝許可後,宇文虛中脫下甲服、朝章,令隨從張蓋揚鞭,高呼“宇文大資”而出城,冒鋒刃而進敵營,許久才得以見到身陷敵營的康王趙構,隨後又見到了完顏宗望。
最終完顏宗望被宇文虛中說服,焚燬攻城器具並遣金使韓光裔隨宇文虛中入城。之後宇文虛中再度出使,並且順利帶回了康王以及呂頤浩等七位大臣。因此大功升任籤書樞密院事。
隨後宇文虛中三度出使金營,力勸完顏守望歸師,最終其不負所托,勸動完顏宗望的東路軍就此退兵,並將原本金軍誓要取得的太原三鎮改為以待再議。
完顏宗望退兵之後,宇文虛中依然擔心粘罕帶領的西路軍,於是與种師道兄弟及姚古商議防備策略,如加強河北塘濼工事、招募河東陝西難民為軍等,希望樞密院施行。但可惜樞密院一班尸位素餐之輩見完顏宗望退兵,以為萬事大吉,於是放言道:“我輩在朝,金人必不來,何必裝置禦?”宇文虛中則反駁道:“主和者不肯裝置,主戰者不量力以喪師,輕視敵人如兒女子,豈不誤國?”可惜此言未能得到樞密院重視。隨後唐恪等人嫉妒其功勞,於是發動臺諫彈劾其“挾奉使之功洋洋然甚有德色”,又稱此前虛中所退之軍不是金人而是河北盜匪云云。
此時宇文虛中自覺孤立無援,於是自請外放,其防禦計劃全部付之一炬,其所起用的宿將如孫安節等也都被閒置。之後宇文虛中便隨其兄宇文粹中居於江寧府。建炎元年李綱主政之時,靖康年間參與和談的官員都被遠竄嶺南,宇文虛中也被貶為安遠軍節度副使、韶州安置。
直到高宗皇帝尋訪大臣出使金國,意欲迎回二帝時,宇文虛中這才應詔。並於建炎二年二月復職為資政殿大學士,任祈請使出使金國。可惜迎還二帝之事不被金人許可,就當一眾宋使準備無奈回國時,宇文虛中卻說:“奉命北來祈請二帝,二帝未還,虛中不可歸。”隨後他便被粘罕扣留雲中。之後偽齊僭立,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