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數里的營寨早已灰飛煙滅,遍地都是焦黑的殘肢斷臂,間或豎立的木樁上面還有著幽幽的火苗未熄,鮮血與黃土混雜的泥濘在高溫灼燒下已然硬化,泛出一種詭異的琉璃光澤。護城河早已被守軍屍首填平,高大的城牆也被生生燒塌了半邊,太原城的南門早已在大火中化為烏有,只留下一個黑洞洞的城門,猶如深淵巨口般吞噬著遍地的冤魂。
這樣的太原城還能守得住麼?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隨著岳飛一聲令下,等待了一日夜的岳家軍齊齊向前推近,原本旌旗林立的城頭早已沒了半點動靜,岳家軍幾乎不費吹灰之力便入了城中。
入城之後的情形,比起城外來也是好的有限。昨夜一場大火,無數被困火場難以脫身的金軍在無路可逃下拼死衝擊城門,原本高大堅固的城門在烈火中被烤得焦脆,最終在無數金軍的推擠之中轟然倒下。那些身著烈焰的火人入得城中便四散奔逃,城中守軍雖然在完顏平的指揮下全力抵抗。但早已沒了意識的金軍迸發出了難以想象的戰鬥力,無數人自破開的城門,塌陷的城牆處湧了進來,對阻擋自己去路的人毫不留情地揮起了手中的兵刃,於是城外殘存的金軍與城中守軍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那些帶著身有火焰的殘兵衝入城中,引燃了一片又一片的屋舍,於是城中大亂。
完顏平見太原已不可守,無奈之下,只得率領殘兵自北門出逃,留下了太原城中的一片狼藉。
當岳飛率軍入城之後,入眼處整個城南幾乎全是斷壁殘垣,無數百姓呆滯地坐在地上,面對大軍仍絲毫不覺,城中金軍十不存一。太原城,這座起於春秋末期晉國,後奉為趙國初都,兩晉時的中原門戶,南北朝時飽受戰火的軍事要地,大唐的龍興之所。又一次迎來了太宗皇帝毀城之後的又一次劫難。城南被蕩為平地,城中百姓在戰亂之中傷亡過半,岳飛火燒太原城的這一舉動,雖然為岳家軍北進開啟了一條通路,但對這座千年雄城的損傷卻是難以估算的。
可此時的岳飛已經顧不上思考許多,因為岳雲已經將一顆人頭呈於他的馬前,正是自南城突圍的完顏平。
原來在封閉了火場之後,張憲與王貴兩支人馬繞城而走,佈防於城北。經過一日夜之後,太原北門洞開,數千人馬蜂擁而出。但經過城中一番苦戰的金軍哪裡是以逸待勞的岳家軍的對手,於轉眼間便被阻在城下,無數人馬被逼落護城河中,剩餘將士也在一聲聲“降者不殺”的呼喊聲中將手中兵刃棄之於地,跪著接受失敗的命運。
完顏平在親衛保護下殺出重圍,一路向北逃遁,岳雲率領前軍輕騎追擊,最終在陽曲鎮追上了完顏平,兩軍一番激戰,金軍被全殲於此地,而完顏平也被一支弩箭射穿胸口,落馬而亡。
至此,太原之戰落下了帷幕。而在兩個月之後,身處襄陽的孝宗皇帝看著眼前的戰報,雙手仍是不住顫抖,滿朝文武皆沉默不語。就連一力主張北伐的張浚也第一次流露出了不忍之色。接著御史臺的官員們紛紛上書彈劾岳飛,這位素有忠義之名的名將第一次引起了朝廷上眾臣的攻訐,群情激憤至此,便是連孝宗皇帝也難以壓制。
但這些都已經與岳飛無關了,因為此時他已經繼續率軍北上,連克忻縣、代州、寧化州,於盛夏之時兵進金國西京路,隨後攻下武州、朔州、應州、蔚州,陳兵於金國西京雲中府城下。而岳家軍,也迎來整個北伐最為重要的一戰。此戰若勝,將可把金人盡驅於長城以北,幽燕故地也盡得半數,隨後便可揮軍東進,與韓世忠大軍會合,盡取金國中都路,將自石敬塘起的漢人舊地收入囊中。
而此時雲中府內也是厲兵秣馬,金國最後的精銳雲集於此,雲中府也可以說是宋金兩國決戰之地。
時間倒推兩年,隆興四年冬,雲中大雪,一行車馬頂風冒雪來到了雲中府城門外數里處,此時雲中城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