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岳飛正在帳中慶賀康郎山大勝,忽有親衛報來,說湖口知縣謝昆滿臉狼狽在外求見。
岳飛連忙命人將謝昆請入帳中,只見謝昆盔歪甲斜,一見岳飛便跪地痛哭道:“在下將糧草盡數失了,特來此向嶽元帥請罪!”
原來就在岳飛率兵圍困康郎山時,謝昆依岳飛軍令,前往屬地各處催糧,在行至廬山下五老峰處,軍士稟道:“前面有兩條路,不知老爺從那條大路而去,還是從那小路而去?”
謝昆便問道:“哪一條路近此?”軍士回道:“小路近些。”謝昆心想:“聽聞這附近有盜匪作亂,若是走小路恐怕糧草有失,不如走大路,就遠些也罷。”於是便吩咐軍士從大路上走。
誰知行未多久,便見一座高山,山下齊刷刷列陣一隊賊兵,陣前有五人頂盔貫甲,立於陣前。見此情形,謝昆心中暗道:“苦也,便是繞路,卻還是躲不過這群盜匪。”
原來就在謝昆行入廬山地界之時,便有嘍羅探知,上報到賊首處,說有一隊人馬押送糧草,要往五老峰下經過,上面寫得“嶽”字,想來是岳飛所解糧草。
而這五老峰早被一隊盜匪佔住,為首的名叫董先。手下有四個弟兄:一個姓陶名進,一個姓賈名俊,一個姓王名信,一個也姓王名義。聚攏了五千人馬,佔住五老峰,於各處打家劫舍。今日突聞是岳家軍所解糧草,那董先便笑道:“聽聞岳飛此刻正在湖口攻打康郎山,大軍急切間不能輕動,我等山上糧草不多,且如今各處金人肆虐,下山劫掠也所獲無幾,若是能取了這隊糧草,豈不好過許多?待得岳飛與羅輝萬汝威戰的兩敗俱傷,便是想來取糧,到時我等據險而守,又能奈我何?”其餘幾人皆點頭贊同。
五人商議已定,便點起人馬,火速下山,著一路人馬於小路看守,大隊人馬則隨五人徑往大路上等待。過不多時,便見謝昆率一隊官兵押著數十輛糧車遠遠走來。
那董先看看糧車將近到來,便大喝一聲:“呔!會事的快快把糧草留下,饒你一班狗命。若是敢說半個不字,便叫你人人皆死!”謝昆說道:“果然是走差了路。”無奈之下只得拍馬掄刀,上前觀看。
來到陣前,只見對面為首那人頭戴鑌鐵盔,身穿烏油鎧,坐下是一匹青鬃馬,手拿一柄虎頭月牙鏟。見到謝昆出來,就大喝一聲道:“呔!你是何人,竟敢押著糧草這般大搖大擺從我山下經過,若要活命,快把糧草送上山去,否則莫怪剷下不留情面!”
那謝昆年近六十,本就氣衰力弱,面對如此強人,只得欠身說道:“首領不用動怒,下官是湖口知縣謝昆,奉岳飛元帥將令,解糧在此經過。下官年紀老邁,斷不是大王對手。但岳飛元帥忠義之名廣傳,萬望首領網開一面,容下官過去,必有後報。”
那董先冷哼一聲道:“素聞岳飛神箭如電,槍法通神,是不世出的好漢,但如今四下裡百姓都被金人趕得散盡,我山上兄弟也食不果腹,莫說是岳飛的糧,便是當今天子的糧也過不得了!”說罷一聲令下,命眾嘍羅上前搶糧,而自己則揮動月牙鏟,直取謝昆。
謝昆畢竟年邁,十餘回合後便力不能支,只得撥馬退走,一眾軍士也被眾嘍羅殺散,董先等人將數十車糧草盡數押解上山,設宴慶祝。而謝昆則是一路敗退,所解糧草盡數被搶,知道此事非小,便硬著頭皮去尋岳飛請罪。
岳飛聽謝昆說完,見其年邁,如今又是一臉狼狽,便也不忍苛責,於是說道:“謝大人不必如此,也是嶽某考慮不周,解糧大事當應派個可靠之人與你隨行,你年邁難敵賊人,糧草被搶也是無奈之事。此事不必過憂,正好此間事已了,便去五老峰看看這夥強人。”說罷便命大軍拔營,舉兵前往康郎山。
岳飛軍令下罷,正要起身,下方張用夫妻出列說道:“我夫妻二人自入元帥麾下還未立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