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李成一路奔逃數十里,見張俊大軍已經不再追逐,這才稍歇一口氣,收攏殘軍,不過只得一萬餘人。其四顧左右,將士無不丟盔棄甲,面上驚懼之色仍存,想到當初自己連軍數萬,縱橫江淮湘湖,攻州掠縣,無有不勝,卻不料今日一敗,竟然落得如此境地,不由長嘆道:“天下之大,又有何處可為我安身之所。”
一旁同樣是灰頭土臉的商元聽他長嘆,便上前說道:“如今金人勢大,但不可長居,如今劉豫佔居中原之地,僭立大齊,正當用人之際,若是將軍以所部人馬前往濟南府投劉豫豈有不被重用之理?”
商元一番話如醍醐灌頂般令李成頓時清醒,一番思索後,也確實只有這一個方法可行,於是便領殘兵稍事休整,而後直往濟南去投劉豫。
此時劉豫正好出巡至濟南府,忽聞李成率萬餘兵卒前來投奔,頓時喜不自勝,便率眾臣出城相迎。
方到城門外,便見李成兵馬解甲肅立,一見劉豫,李成連忙甩鐙下馬,向前跪拜道:“末將李成,叩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眼見李成下拜,身後眾將士也一同跪拜於地,向著劉豫山呼萬歲。
劉豫心情大悅,伸手將李成攙起,問道:“久聞李將軍率兵數萬,雄據江淮,官軍無人敢往,可謂威名遠播,今日為何卻來濟南?”
李成嘆口氣道:“末將一時不察,為張俊所算,兵馬折損幾乎殆盡,心覺天下之大,再無末將容身之所。忽然想到陛下求賢若渴,末將雖然不才,卻也有一身勇武,因此斗膽來投,還望陛下收留,末將定為陛下效死以報。”
劉豫哈哈大笑道:“將軍遠來相投,朕豈有不納之理,如今天下多事之秋,將軍來此,正有用武之處,快快請起。”於是親引李成人馬入城,而後拜李成為上將,並商元等將各有封賞。劉豫既得李成,便廣招兵馬,以其子劉麟為兵馬大總管積草屯糧,以備南征之用。
這邊李成投了劉豫不提,卻說張俊擊破李成,將其所佔州郡盡數收復,於是便將目光放到了佔據襄漢的張用身上。此時張用聚兵三萬,數度被招安又數度反叛,此時正引兵自鄂州來到洪州分寧縣駐紮。
張俊知張用來到,便欲起大軍攻伐,聽到訊息,岳飛面見張俊說道:“張用是我舊友,還請招討大人緩兵,待我前去勸降,若能成功,也可免將士征戰之苦,若不成功,我當親殺張用,獻首級於大人帳前。”
張俊前番大破李成,對岳飛謀略勇武更為佩服,便許其前往洪州招降張用,自己則按兵不動,靜待訊息。
岳飛回營後點起本部人馬,來到洪州境內,遣使者送信入分寧縣城張用處。張用展開書信,只見上面寫道:
“張用吾弟,自東京一別,已有數年,當日於南薰門外密林處相議之事可還記得?如今愚兄執掌一軍,再無如當日杜充一般掣肘,且張招討率大軍前來,李成已破,正要攜勝勢攻取襄漢,弟之兵馬,恐難阻兵鋒。愚兄念當日舊情,於張招討軍前請得軍令,來此招降,以免吾弟刀斧加身之禍。若是吾弟仍記當年之議,還望早日回頭,棄惡從善,為時不晚。若是執迷不悟,決心要抗官軍,則不免兄弟相殘,禍起蕭牆。如今只勸賢弟一句,欲戰欲降,全在一念之間。”
張用讀罷岳飛書信,垂頭沉默不語,而後對其妻一丈青王氏說道:“知我者,莫若岳飛也,如何敢不降?”
那王氏本為馬皋之妻,曾與岳飛、張用同為宗澤麾下統制,因其雖為女流,但卻一身武藝,因此在軍中頗有盛名。及至宗澤退去,杜充繼任,因其不滿王善、張用等人擁兵自重,就有將眾人誅殺之意,於是便派岳飛前去對敵。岳飛於南薰門外勸退張用,又大破王善大軍,因此杜充便以為二人不足為患,於是派馬皋率軍前往追擊。卻不料馬皋於蔡河中了張用、王善二人埋伏,馬皋兵敗,僅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