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舊時風物> 第1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部分 (1 / 4)

宗懍所記的只不過是荊楚一帶的年俗,並不能涵蓋全國各地。準確地說,春節是漢族之節日,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幾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即使是在漢族之中,由於時代的不同,也有著朝野之分、階層之異。

近代舊曆年受到最大的變革性衝擊是在辛亥革命後。民國伊始,即頒佈政令廢止舊曆新年。民元紀年,奉公元紀年為正朔,公元紀年之元月元日即為新正。所以在民國初年一段時間中,從政府到百姓都是過陽曆新年的,而且過的還挺起勁。這也反映了當時民眾在結束了幾年封建專制制度後,渴望除舊佈新的心態。齊如山先生就曾寫到過,他家中在民初之時,是自覺自願地響應民國政府號召,過陽曆新年而不再過舊曆年的。同時,為了廢除舊時代春節往來拜年應酬的繁文縟節,民國以後還實行了新年集體團拜的制度,無論是南京政府還是北京政府,中央政要和部院機關都是照此辦理的。一時間,有清一代那種大年初一就要坐著騾車,由當差的舉著大紅名刺稟帖,挨家挨戶過門不入的禮俗幾乎一掃而淨。無論是北京政府的舊官僚還是南京政府的新人物,從形式上大都以公元新正作為新年了。

畢竟舊曆年是幾千年的傳統習俗,民國後不久,舊曆年又開始復甦,尤其是市井閭巷的民眾,更是從來沒有把政府的廢止政令當作一回事,只是“年”變成了“春節”的稱謂,形式上並沒有什麼變化。近些年來許多關於舊時春節的描述,大多是市井春節的習俗,濃墨重彩刻畫了歲時的喧闐與熱烈,例如自臘月初八以後至正月十五之前一個多月的過年氣氛,彷彿整個社會都融入其中。其實,不同社會階層有著不同的生活方式,並不能一概而論。

偶讀陳元龍、翁方綱、翁同和、王文韶、那桐等人的詩文、書札、日記,都有不少關於過新年的記敘,這幾位時代不同,境遇各異,或位極人臣,安然退食休致,或政務纏身,終年不得閒暇,但過年的生活卻有極其相似之處。清代官僚士大夫在過年時有三件事是免不掉的,一是夠資格夠品級的要在新正卯時進宮朝賀,大約在巳時三刻結束,前後五六個小時,實在是夠辛苦的。每在這種朝賀中,宋代李嵩《歲朝圖》,再現了當時過年的景象,家中的祭祀,兒童的戲耍,賓朋的往拜無不躍然畫中清末春節年畫,將祭祀、拜年、廚下、燃放鞭炮、兜售年貨等活動濃縮在同一空間都會帶回帝后所賜的“福”字。當然,並非皇上親筆,多為如意館的製作,加蓋御璽而已。

二是除夕的酬神祭祖。準備工作大約有臘月初八以後就開始,包括擦洗五供(即香爐一個,蠟扦、花瓶各一對),訂香斗、子午香祭天,購置藏香、檀香、芸香祭祖,在香蠟鋪請好神碼兒,摺疊錫箔元寶。當然,這些瑣細的工作大多是府中管事的下人們的任務,分派料理都由宅中主事女眷承擔。祭祖的時辰大多在除夕夜幕降臨之後年夜飯齊備之前。宅中長子長孫主祭,並不因族男中身份地位的尊卑而易。《紅樓夢》中賈母主祭,是旗人的風俗,更男女平等,只論長幼之尊,而無男女之別。祭祖在舊時春節是一項最重要的文化傳統,卻往往是我們今天談春節民俗時被忘卻或忽視的。從小聽過一個故事,有位窮秀才家徒四壁,連香燭都買不起,還要撿塊木板,寫個祖宗牌位,用破碗盛了一杯清水在除夕夜祭祖。。 最好的txt下載網

春在閒情雅趣中(2)

三是拜年。這項活動從新正早晨就開始,初一要進宮朝賀的大抵是從初二開始拜年。除有大學士頭銜且年事又高者或可免於拜年之苦,否則,就是像李慈銘這樣官做得不大名士派頭卻不小的人,也不能免俗,《越縵堂日記》中就詳細記錄了他從初一開始坐著騾車挨家挨戶拜年的行程。甚至在遊四城之前要仔細安排拜年線路,以求節約腳力,可在一個上午走二十餘家,當然都是上門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