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裡賴在床上不肯起來的江枝,聞到香味,一骨碌爬起來,拖著鞋往廚房跑:“娘,我餓了,我要吃粥。”
孟氏看著江枝亂蓬蓬的頭髮,好笑地道:“你先把衣裳上的扣子扣好,洗漱後再來吃。”
粥裡放了紅棗和糖,甜絲絲的。江枝端著碗大口大口地吃,她的臉本來就圓,這會兒鼓得像只貪吃的青蛙,更加可愛了。她一聲不吭地吃完一碗,又去添了一碗。
直到江枝打了個飽嗝,大家也都吃飽了,這才收拾碗筷,將鍋裡的粥分別倒入兩個木桶裡,用木蓋輕輕蓋上,然後提到板車上。
他們推著板車,往受災的村莊走去。一路上,也遇到好幾波或推著板車,或抬著木桶去施粥的小戶人家。
這日,不少大戶人家在寺廟前施粥救濟。他們在寺廟前的路邊搭了個粥棚,有的還在粥棚前掛了個牌子,一看就知道是哪個大善人在做善事。
穿著破爛不堪的衣裳、拿著個破碗的貧民,在粥棚前排起了長隊。他們臉色蠟黃,嘴唇發青,抖抖瑟瑟地站在寒風中。
寺廟比較遠,江姜幾人決定去近一些的村莊施粥。
大家剛把板車停下,便有不少面黃肌瘦的災民圍過來。
單芷琪大聲喊道:“都排好隊,一個個來!不要急!”
有單芷琪維持隊伍,沒人敢插隊。她力氣大,輕易地就把插隊的人揪出來,扯到後面去。這樣才公平,那些爭不過的老人和小孩,也都能領到粥。
江姜看著凍得渾身發抖的小孩,哆哆嗦嗦地捧著缺口的碗喝粥,一口氣就把粥喝光了,還貪婪地舔著碗底。她心裡很不是滋味。
不到半個時辰,木桶見了底,連一滴湯汁都倒不出來了。
一些沒有領到粥的災民,失望地望著空空的木桶,仍不肯離去。
江姜大聲宣佈:“施粥三日,我們明日、後日還會再來施粥。”
人群裡有人道謝,有人感激地誇他們是大善人。只是討得一口粥而已,便感激不已。
事實上,每年都有因為下雪、洪水而導致房屋倒塌、流離失所的人,只不過今年的情況更加嚴峻。
主要是普通農家建房屋用的材料太不結實了,都是就地取材。基本上是挖的溼泥土,混入穀草、竹條,這樣的牆體太不牢固了,一推就能倒塌,自然經不起狂風暴雨或暴雪。家境好一些的人家,才會用木材和土磚建房子。
回去的路上,江啟淡淡地說:“昨日我收到里長寫的信,他說水江村裡,幾乎有一半的村民的屋子,被雪壓垮了。”
孟氏怔了一下,才道:“他們也無家可歸了啊。”
江啟面無表情,冷冷地道:“那又怎樣。當初羅婆子一家要霸佔我們的房產田地,族長仗勢欺人將我們逐出宗族。逼得我們不得不外出謀生。那個時候,有哪個同族人替我們說過一句公道話了嗎?沒有!祖父祖母和爹的牌位,連祠堂都進不了,至今仍只能放在堂屋上供。”
江姜沒說什麼,她不想道德綁架江啟。當初羅婆子的兒子,在田埂上,掄起鋤頭把江啟追出一里地。江啟還只是個半大的孩子,往日裡見到羅婆子的幾個兒子,也都禮貌地喚一聲“堂叔”。他們也下得了手。
江姜問:“羅婆子的屋子,倒塌了嗎?”
江啟恨恨地道:“沒有。”
江姜有些遺憾:“她的六個兒子,打架的時候一起上,鞏固屋頂的時候自然也是一起上,屋子自然沒那麼容易倒塌。”
次日,江姜見到孔衡,用手指比劃著,嘮嘮叨叨地說:“那小孩瘦得臉頰凹陷下去,眼睛突起來這麼大,眼巴巴地望著我,等著我施粥。看得我心裡可難受了。可是桶裡一滴粥都沒有了。我們應當煮多一些粥的。”
孔衡溫和地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