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凰�恰!�
蘇州市民的犧牲精神換來了園區美麗,無疑可以留在“洋蘇州”的建設史冊裡。
僅用一個多月的時間,首期開發的8平方公里的填土工程順利完成。1998年,江南真的來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當時常州、無錫等蘇南一帶幾乎全都成了一片汪洋。*總書記在飛機上往下看時,突然發現汪洋之中有一片綠地,問隨行人員那是什麼地方·當有人回答說那是新建的蘇州工業園區時,*欣喜地說,我要到那裡去看看。後來他真的來到園區,並且感嘆道:看來新加坡李光耀他們的許多建設理念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蘇州工業園區後來開發的70平方公里面積,都按這個模式,將原本低窪爛湖之地,填得高高的,如同江南大地上挺起的一塊堅強而雄健的胸肌,充滿了力量與生機。據說現在國內許多地方將蘇州工業園區這種在地面建設之前、先把地下工程“一步到位”的開發經驗都運用到自己的開發區建設上。“規劃就是法”,這話拿到一般的行政區域和城市來說,聽起來似乎有些異想天開。這是因為中國不少地方的建設,領導的意見遠比“規劃”和計劃要來得快,也改得快,所以各種建設不按規劃和計劃辦事而是按長官意志執行的事太多,也太“常規”了。但在蘇州工業園區,“規劃就是法”,如一條不可更改的定律。你再大的官,或者官改任得再多,已經規劃好的東西想改是不可能的。比如開發之初中新雙方立下的“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這些建園的基本原則,無論你蘇州領導換了多少回,誰也別想輕易改動一下園區發展總體規劃上已經定的事,哪怕是一條路,一棵樹,一根電杆的改動,市長都沒這權力。 。 想看書來
第14章“軟體”——閃爍東西方文明精神的靈魂與光芒(3)
“一張藍圖繪到底,使規劃效益成為園區最大效益,是我們的重要經驗之一。”王金華談起這一問題,雙目閃光,“我們接手時,整個園區的賬面上是嚴重負債的,但新加坡人給我們留了一筆巨大的資產,就是已經規劃好和正在建設著的園區藍圖,這個藍圖包含了極高的預期效益,我們後來能夠透過土地置換成資產並有效投資,從而實現資本的成功運作,靠的就是園區一步到位的規劃藍圖。”
在眼下的蘇州工業園區內的幾十平方公里內的工業用地區,已經入駐了3000多家跨國企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投資的就有79家,共126個專案,但你卻絲毫感覺不到園區內有一般工廠企業環境所難免的那種嘈雜與汙染的景象,相反你看到的是一幢幢掩映在樟園、楓林、桂叢和荷塘之間的花園式的高雅建築,這就是規劃藍圖的功勞。現在,整個園區已透過國家級的ISO14001環境質量體系認證,蘇州工業園區率先成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和迴圈經濟試點園區。
“基礎設施建設的高標準,是園區規劃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主要原因之一。”參與早期園區建設的人告訴我,在園區工程啟動之前,中新雙方的專家就全面編制了各項基礎設施的專業規劃,在國內率先實行了高標準的“九通一平”。“九通”即道路、供電、供水、排水、排汙、燃氣、供熱、通訊、有線電視的全通,“一平”就是土地填高平整。其“九通一平”的標準即使放在發達國家也毫不遜色。
李光耀曾經頗為得意地向人誇耀過,“我們的軟體其實在很多方面是建立在許多硬體之上的。”
有一家投資1�5億美元的外企,到園區落戶建廠院時,曾要求在大門前的綠化帶上開一個出入口,因理由不足未被園區批准,但這並未影響該企業對園區管理的讚賞,他們說:“園區的開發建設規劃做得非常好,我們5年前拿到的發展藍圖和後來拿到的現狀圖紙非常接近。”
這種規劃就是法,是法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