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將中醫進行到底> 第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部分 (1 / 4)

多沾些地氣,地屬土,有了土,五行全了,人行就全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四、西醫是一門科學,中醫是一門哲學(2)

中醫認為人的五臟與五行對應,也遵循相生相剋之理。肝屬木,心屬火,脾屬土,肺屬金,腎屬水。心臟有了問題可以透過肝臟來解決,因為肝藏血,肝正常,血液就充足乾淨,就可以促進心臟系統的健康。《內經·素問》中說:“人臥則血歸於肝。”其實早在幾千年前,中醫就明明白白地揭示出肝臟與血液之間的關係了。同樣,脾胃有了疾病可以透過心臟來治,肺病可以透過脾來治,腎病可以透過肺來治,肝病可以透過腎來治。同理,如果肝、心、脾、肺、腎中任何一個系統出現問題,超出了正常相生相剋的制約,都會影響到其他系統的健康。

清代名醫陸以湉在《冷廬醫話》裡記載了一個病例。有一位醫生精通小兒醫術,尤其擅長治療牛痘。一次,一個一歲的兒童出痘,只出了三顆,分別在額頭上、耳朵後和嘴唇旁,這位醫生說:“從孩子出痘的部位來看,他心、腎、脾三經逆傳,土克水,水克火。這種情況應該攻,不應該補,攻則可以把毒攻散,補則會讓心、腎、脾自相殘殺,十分危險。”按照這個醫生的方法,治療到第十四天時,小孩的牛痘明顯變得圓潤了,馬上就要成功了。然而,一位庸醫見這個小孩太可憐了,就給小孩餵了參湯。這位醫生見狀,大驚失色:“完了,這個孩子活不過二十一天!”半個月後,小孩果然病發身亡了。所以,學習中醫一定要明白五臟六腑相生相剋的道理。

五、中醫是一門人生哲學(1)

我說過學好中醫需要悟性,因為中醫是一門藝術;學好中醫需要智慧,因為中醫是一門哲學;學好中醫同樣也需要閱歷,因為中醫是一門人生哲學。

孔子說五十歲之前不要讀《周易》,因為沒有人生閱歷,沒經歷過苦難,你是讀不懂《易經》的,讀了也是白讀。孔子周遊列國,四處碰壁,嚐盡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後,開始潛心研究《周易》,終於大功告成。其實,學習中醫也是這樣,沒有人生經驗是學不好中醫的。因為中醫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門人生哲學,沒有人生閱歷肯定悟不透中醫。為什麼大家看病總願意找老中醫呢?這不僅是因為老中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還在於他有豐富的人生閱歷,這些閱歷能幫助他領悟中醫的玄機。

在這方面我是深有體會的。《內經·素問》開篇有一段話:“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之。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這就是說人應該避開暑、熱、燥、溼、寒等外界的致病因素,做到清心寡慾,這樣真氣才能夠正常執行,人才能夠健康長壽。以前我讀這段話時,只能從字面上理解其含義,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豐富,我對這段話的認識越來越深刻,我越體會越覺得深奧。

現在,許多電臺電視臺、報刊書籍都在講健康秘訣、長壽之道。我認為一切健康長壽的秘密都在這一段話中,尤其是“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之”兩句。“恬淡虛無”是指心胸開闊,將一切都看得很淡,不斤斤計較,這樣一來,體內的精、氣、神就會順暢地執行;“精神內守”是指人心無雜念,不受紛繁複雜的物質世界的誘惑,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又怎麼會生病呢?

精通中醫的人往往都長壽。魏時的吳普活了81歲;晉代的葛洪活了81歲;北齊的徐之才活了80歲;北周的姚僧垣活了85歲;唐朝的孫思邈活了100多歲;甄權活了130歲;孟洗活了93歲;宋代的錢乙活了82歲;明朝的戴原禮活了82歲;清朝的徐靈胎幼時體弱多病,但因為他精通中醫,也活了7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