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從富民政策看我黨的民本思想 若愚文稿
從富民政策看我黨的民本思想 若愚
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祖國大地,像號角喚起中國人前進的步伐。彈指間,中國人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變了貧窮落後的面貌,成為一個繁榮昌盛的社會社會主義強國。當我們站在天安門廣場的五星紅旗下,向祖國大地的遠方瞭望,到處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盛世景象。東南沿海的經濟特區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人的雄心和才智;西部大開發,奏響了全民致富的凱歌;不論是富饒的南國,還是廣袤的塞北,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綜合國力大大提高,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看,到“十一五”時期,我國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不僅遠遠高於世界平均增長速度,而且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快的經濟增長時期,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就業人數呈現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每年大約增長500多萬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長,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加快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步伐,新型科技生活設施進入千家萬戶,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框架,城鄉養老、醫療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各項社會保險覆蓋率迅速增加;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向發展型和享受型轉化。農業連年取得大豐收。更值得可喜可賀的是:我國的航天工業和國防工業飛速發展,為改善人民生活和保衛國家安全有了進一步的保障。同時,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也突飛猛進,成功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向世界展現了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博大胸懷。十一五期間,中國人民在黨中央的領導下,戰勝了汶川大地震和國際金融風暴的衝擊,用自己的智慧應對了國際形勢的複雜變化,肩負了國際主義義務。這一切都歸功於我黨制定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方針和路線,是一套體系完整的舉世無雙和前所未有的富民政策,無疑具有中華民族特有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屬唯物主義哲學範疇,主張天地人合一的自然理念,體現了我國曆朝歷代的仁人志士愛國愛民的崇高思想,貫穿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國歷史上的偉大思想家都具有樸素的民本思想。以《貞觀政要》為例,書中詳實記載了唐太宗、魏徵、房玄齡等以民本思想治國的言行和史實,於是出現了著名的《貞觀之治》以及後來的《文景之治》,可謂中國歷史上光輝的一頁。歷史上出現的“休養生息”現象,均帶有民本思想的成分。民國時期孫中山提出的“三*義”,後來提出“新三*義”,開創了歷史新紀元。梁啟超在《新民說&;#8226;敘論》中說:“國也者,積民而成;國之有民,猶身之有四肢五臟血輪也。”這些論述旨在說明人民是國家的根本和基石,只有安國養民,才能長治久安。而明確提出民本思想的莫過於孟子,他在《孟子&;#8226;盡心下》中闡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究其本意是在闡述民、國家和統治者的關係。但是,孟子忽略了建立一套完整而良好的社會制度對於“安邦養民”的重要性,因此他說“社稷次之”,雖然主張“民為貴”,把民眾放在一定的高度,但由於他的侷限性和歷史條件的限制,不可能真正實現“以民為本”的美好願望,只能把自己那種“關愛蒼生”的思想作為空談。唐太宗提出“民亦載舟,亦能覆舟。”雖然深知“民本”的重要性,終究還是把統治者的利益凌駕於勞動人民之上,儘管提出一些“惠民”之策,但這些措施只是為了緩和統治者和勞苦大眾之間的矛盾,是為皇權服務的工具罷了,最終也沒有能挽救盛唐的沒落和消亡。孫中山由於也沒有很好地建立一套有效地國家政治制度和管理體系,而把國家的領導權拱手讓給袁世凱那些倒行逆施的歷史罪人們的手裡,以至於釀成後來連年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