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論北大> 第20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部分 (1 / 3)

那麼,他們對方興未艾的中國改革,提出了什麼訴求呢?

(三) “創造一個上下結合的改革範例”

乞求“為民作主”,還是人民自己作主

後來當選者的《競選宣言》裡的一個觀點,大概是能夠代表競選人的共同立場的:“公民權利構成了實現民主的基礎。世界上沒有什麼能比牢牢地抓住自己的權利更重要的了”,“民主,不是為了選幾個好人來照管我們的生活,而是為了讓每一個人都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我不是說:給我權力,我將幫助你們做你們希望的事;我只是說:投我一票,我將力爭更可靠的權力回到你們自己手中”。

這是一個真正的現代民主觀念,它明確地和中國傳統的“為民作主”的觀念劃清了界限。中國一個世紀的民主運動的道路如此曲折,應該說是和這樣的“誤解”不無關係的。論者在一篇長文裡,對這樣的歷史教訓有深刻的總結。他指出,這是兩個歷史過程:首先是人民反抗專制統治而把希望寄託在自己的“代表”身上,“代表”在人民的支援下獲得了權力。然後,“代表”掌握了權力,也確實“為民作主”,做了有利於人民的事情,於是就得到了人民更進一步的支援;“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很容易把這個政權應有的權力視為無限。他們既把這個政權看作是自己利益的代表,於是就理所當然地認為,反對這個政權就是反對人民,鞏固這個政權就是鞏固人民的權利”,“這樣他們就賦予了這個政權以神或半神的性質”,“政權成了人民意志和人格承擔者,而真正組成人民的那無數個個人卻一個個都成了無足輕重的東西”,“政權成了人民,人民倒變得不一定是人民”,“究竟誰是‘人民’,誰不算‘人民’,必須由這個政權自己來劃定,而它還是以別人是否擁護自己為標準。”

同時應該吸取的歷史教訓是,如果爭取民主,不以爭取“人民主權”即人民自己主導自己命運的權利為目標,而以奪取與維護權力為全部追求,那就必然走向反面,無法避免自身的異化。

在中國改革關鍵時刻的1980年,總結這樣的歷史教訓,以防止歷史的重演,其重要性與迫切性,是不言而喻的。競選人及其支持者正是在這樣的時刻,向中國的“立志改革者”發出了這樣的呼籲——

一場深刻的改革要得以進行,必須據有權力;但如果它要獲得真正可靠的成功,卻又必須獲得獨立的活動,使其在失去權力的時候仍舊能發展,至少也能保得住自己,以便重新積累力量再行創造權力。特別是在一箇舊傳統過分悠長、保守力量過分頑固的地方,改革力量倘不具有無須權力庇護而仍然能生存發展的獨立自主力量,幾乎註定要失敗的。因此,立志改革者當然要盡力維護那個將大規模改革付諸現實的權力,同時也一定要注意為自己建立起一個可靠的根據地。應該在加強權力的有效職能的同時,為防止權力的濫用而設以必要的限制。從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必須說:改革的成功的標誌就在於,改革派能夠不託庇權力而存在和發展。

不能遺忘的思想遺產(9)

人民權利

因此,這樣的自下而上的改革,必然是以“人民權利”為目標與旗幟的。

這當然是一個全面的權利:人權,思想言論自由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一切憲法賦予的公民權利。這些我們在下文會有更詳盡的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1980年北大校園的競選人,由於他們都來自中國社會底層,因此,從一開始就十分注意維護社會底層的勞動者,工人、農民的利益和權利:這自然也和他們的社會主義理想有關。一位競選者就提醒北京大學的學子,在思考中國改革時,首先要問:“工人、農民現在想得更多的是什麼?”“他們要求快一些得到更多的經濟利益,並要求有多一些自己能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