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馳接著又呈上兩幅繪畫,一副畫中的主角不是什麼仙桃、仙鶴,也不是什麼山水美景,而是林立的鋪子、粉牆黛瓦,寬闊街上來往的人流,繁華熱鬧的東西兩市,畫中的是各模各樣的百姓,有些在站在鋪子外招攬客人,有些背著糖葫蘆走街串巷,還有些耍雜技的人,栩栩如生,儼然就是上京城街市中的場景。
另一副畫中,則是西洋油畫,畫中的人物是今日上首的文正帝,不過不是威嚴肅穆、讓人望之生畏的樣子,畫中的文正帝和任何一位上了年紀的老人沒什麼太大區別,鬢邊的白髮、眉間的一條條細紋,可以看的很清楚,正溫和的與臣子們交談,笑的開懷。
&ldo;好,好啊!&rdo;文正帝連連點頭,拍手稱讚,大步走上前仔細觀賞,兩幅畫中的內容不同,看著第一幅畫中的一街一市,他好像親眼看到了大周子民過上了好日子。
而看著第二幅畫中的自己,他更是移不開眼,作為天子,他要掌管天下河山,要號令文武百官,給眾人的印象威嚴、不好相處,在不少臣子心中,溫和似乎和他不搭邊。
可這幅畫,卻畫出了他的另一面,文正帝看著畫才知道,原來在臣子的心中,自己不再是威嚴的樣子。
顧馳解釋道:&ldo;第一幅畫是微臣繪製,第二幅畫出自臣妻之手,臣與夫人、家人祝賀陛下聖體安康,國泰民安。&rdo;
文正帝心中有些觸動,送上的賀禮、祝福的話語,是真心還是假意,他看的分明,&ldo;收到這些東西,朕很欣喜,這兩幅畫朕會掛在寢殿,日日觀賞,同時也日勉勵自己。&rdo;
作為一國之君,能在生辰當日收到子民的祝福,收到臣子真心備下的賀禮,這比那些昂貴的金銀珍寶更有價值。
其他的大臣沒有預料到顧馳來了這麼一手,紛紛懊悔不迭,怎麼他們就沒有想到這個法子,下次萬壽節他們也要這麼搞。
文武百官送上賀禮後,最後便是這些外國的使臣和皇子,紛紛送上珍貴的賀禮。
文正帝不在意這些東西,可前來的各國無一不送上賀禮,東西送到眼前,文正帝自是樂得接下,雖他不願大臣們掏腰包,可其他小國的東西,還是要接下的,國與國之間,&ldo;利&rdo;字當頭。
烏宛國送上的是汗血寶馬、珍貴的香料,還有珠寶,裴行景恭敬行禮,&ldo;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自與周朝商貿往來,烏宛國的國力也在逐步的強盛,子民們的日子越發富裕,以往是馬背上打天下,如今天下太平,周朝乃禮儀之邦,國力昌盛,烏宛國願意學習周朝的禮儀風俗和執行制度,以此約束、教化子民。&rdo;
裴行景這一番話落下,其他使臣齊刷刷盯著他,這個心機小人,連大周朝的禮儀也要引入烏宛國,這不是故意在討好周朝皇帝嘛!
他們使臣為何要來參加萬壽節,甚至不惜送上最珍貴的賀禮,自是有所求。
有些求大周朝的庇護,有些求商貿往來,但更多的是求公主下嫁,謀求與周朝關係更加緊密。
若是能與周朝聯姻,想必日後他們國家定能跟在周朝後面分一杯羹。
是以這些使臣、皇儲自是格外恭敬,可誰也沒有像烏宛國一樣,竟然當著文正帝的面,實實在在的討好,就連朝堂制度和禮儀風範也要跟著學習,那這還是烏宛國嗎?
文正帝威嚴的聲音在大殿內響起,&ldo; 一個國家的制度風俗,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可以隨意借鑑的,烏宛國子民驍勇,無需刻意學習周朝,兩國要做的是互相包容、因地制宜。&rdo;
按理說,聽到有其他國家願意跟著周朝學習,這無疑是在向周朝俯首稱臣,文正帝應該高興才是,可在文正帝看來,工藝可以學習,商貿可以往來,唯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