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核武皇帝> 第304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04部分 (1 / 5)

數。

帝國陸軍在總體實力絕對高出日本陸軍一個時代,但是在朝鮮半島的特殊地形下,雙方的差距就明顯被縮小,這正如當年中美在朝鮮戰爭中的較量一樣,而且在帝國越來越側重空軍的情況下,帝國陸軍兵力總員相比日本陸軍也沒有絕對優勢。

帝國中央國防軍現役總編制為240萬,陸軍總員153萬人,總計54個師級編制和33個旅級編制,輕機械化部隊有17個師和3個特種山地旅,常規機械化部隊有21個師,重機械化師有15個,最後一個師是部署在中央特區的第一直轄整編師。

真正能調入朝鮮半島作戰的部隊基本上是7個輕機械化師、10個常規機械化師、1個重機械化師、2個特種山地旅、5個炮兵旅、7個輜重旅、4個工程旅,總兵力不超過60萬人。

中國陸軍有中國陸軍的優勢,也有現階段的問題,僅在朝鮮半島和日軍正面交戰,實際上並不如第二次中日辛亥戰爭那樣優勢明顯,因為當時的中國陸軍正好是最適合在朝鮮半島作戰的階段。

當然,加上空軍的優勢之後,中日之間的國防軍事力量差距還是非常大,中國的空軍總員40萬人,飛行員14000名,經驗豐富的中高階飛行員佔一半,這樣的數字幾乎是日本的4倍規模。

單純就現階段的情況而言,中央國防軍並不可能在一開始就牢牢佔據對日本的絕對優勢,早期出現不如日軍的可能性很高,畢竟日本陸軍整體上都是山地化和輕機械化的編配,其整體陸軍都適合在朝鮮半島作戰。

對於這種情況,宋彪和中央軍部的估計是比較充分的,中日兩軍要想在朝鮮半島拉開差距,基本還是要等到三個月之後。

時代不一樣了,軍隊不一樣,裝備不一樣,戰術思想和軍員配置也都不一樣了。

不同的時代要打不同的戰爭,如果非要像美軍在朝鮮戰爭那樣的自負狂傲和急躁,恨不得一個月就將日軍打敗,最終吃虧的肯定是中**隊。

對帝國中央軍部而言,當前最重要的還真的不是在朝鮮半島立刻組織全面進攻,而是收縮防線,加快國內動員和兵力調配。爭取在3個月之後展開真正的大規模攻勢,如果中間因為日本陸軍的瘋狂攻勢而被迫大距離的撤退,這都是可以接受的情況。

宋彪是一個純粹的軍事統帥。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政治考慮,他指揮作戰的唯一目標就是取得最終的勝利,並且將敵軍徹底的殲滅,從本質上消滅對手的軍事有生力量和精銳的人員。

所以。在朝鮮半島的早期階段有一定規模的撤退和自我保護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讓日軍拉長補給線,也有利於中央國防軍發揮空軍優勢。為後續的反擊和圍殲創造更好的條件。

打仗這種事,指揮官一定要靈活。

死腦筋是打不了仗的。

當然,要和日本在朝鮮半島打一場全面戰爭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將前線總指揮的人選定下來,從能力到聲望,真正有資格的人選也就是陳其採、張孝淮、趙庭柱、張亞虎、劉賡雲、張鴻逵、蔡鍔、傅良佐這一批啦,其實選誰都能打贏,關鍵是在於戰略上的決策需要。

第三次中日戰爭和第二次中日辛亥戰爭是不一樣。上一次是不惜一切代價和損失也要迅速殲滅對手的主力,要打一場贏得時間的機動、快速、迅猛的殲滅戰,要以一錘定音之勢避免戰爭的擴大化和長期化,此次就不一樣了,這一次的中日戰爭。從戰略而言應該是以消耗為主要目標的殲滅戰。

時間的長短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徹底拖垮對手,而不是迅速戰勝對手,因為這一次戰爭是肯定要打到日本本土才能決出最終的勝負,毫無疑問,在海外儘可能的先耗盡日本的戰爭潛能是最有力的,等它山窮水盡之時再進行日本的本土決戰,這才是最佳的策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