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核武皇帝> 第22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23部分 (1 / 5)

笥遙�饈且蛭�ト氈玖粞�肥當冉先菀綴捅鬩恕�

隨著和德國重新建交,赴德國留學的學生會在後面幾年大幅增加,總體而言,德國的大學教育還是在世界上保持著最高的水平,德國的中等職業專科教育更是非常有特點的很出色,其他國家幾乎比不上。

按照歐陽賡的計劃,他打算將德國對華的賠償主動削減掉一部分,餘下的則全部設做德國留學基金,對德國來說可以免於外匯和黃金的流出,對中國而言也沒有任何損失,利於中德關係的復甦。

在英法兩國,他也打算將留學基金擴大,爭取在他任內徹底完成兩個萬人計劃,而且,他還考慮設立專項基金,從亞洲國家招攬留學生赴華留學,培養亞洲的親華和知華力量。

得益於整個世界的環境、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人才的大量需求,以及外國知識分子的避難式湧入,國內的大學和中等職業專科教育倒是辦的很不錯,1540計劃基本是在唐紹儀兩屆內閣的二五計劃中完成了,7個省和直隸府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21個省份完成了六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化。

正是有了這樣的基礎,帝國的201計劃才有真正的實施可能性,也許在三五、四五計劃中,201計劃還是要大量依賴外聘專家的協助,但是預期在第五、第六個五年計劃中,本國專家和科研人員就會陸續達到更高的比例、水平。

帝國需要時間。

二十年的時間基本夠用了,用這二十年的時間,締造一個偉大帝國的百年之基業,這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227章 尚武、光復、現代

1920年的中國已經有了很深的宋氏烙印。。

皇帝個人的思想、風格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和影響著這個古老而重獲新生的帝國,荀子在中國的昇華和聖化,本身也是伴隨著皇帝在帝國之中的神化而同步進行的。

簡而言之,帝國有八字真訣——隆禮尊賢,重法愛民。

遵循禮教,崇拜聖賢,重視法律,愛護民眾。

此乃宋氏中華帝國之根本,也簡單而可靠的改變著帝國,催生了新帝國的新文明。

廬山會議對於帝國的影響從1920年的8月份之後就開始逐步顯現,梁啟超、章炳麟、蔡元培、陳寶琛、嚴復等一大批社會名流都是漢教的積極推崇者,帝國各省各府都開始有步驟地在建設天壇公園和地壇公園,平時是公園,節假日則用於祭祀天地,祭天則同時祭拜炎黃帝,祭地則拜祭聖賢。

實際上,漢教是一種從儒教和道教中脫離出來的新宗教,但又缺乏宗教上的明確的神靈崇拜,乃是更為原始的天地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名義上,漢教也不是帝國所公開承認的宗教,它只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稱謂,整套崇拜體系的是由祭天地、祭聖賢、祭先祖三個層次組成,這就將整個國家、民族、家族和個人都透過一種血緣上的關係聯合起來。

中央宗教部不負責管轄漢教,而是由文教部負責。國家另外設立“中國漢文化委員會”的社會性民間機構負責統籌,預計會是由梁啟超和章炳麟負責這些事務。

全國大部分的省都有了本省的國學院。推選一位本省籍的國學大師負責擔任院長,負責組織研究、改良和推廣國學。只是在方向上日漸從孔子轉向了荀子和韓非子,國學講究正本清源,推《勸學》、《論語》、《孟子》為前三書,荀子的《勸學》是全國中學生的必修科目,初中生的國學課分期三年要讀完荀子的《勸學》和其他百章諸子名篇,高中生的國學課則必須要系統修讀《論語》、《孟子》、《孫子》。大學生的國學課必修《大學》、《韓非》、《中庸》,此為後三書。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