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部分 (1 / 5)

第一章 引子(2)

因此掛在我們嘴邊的永遠是日本人工作認真,日本貨質量好,日本人的技術就是比我們強。許多人都認為,中國人沒日本人精細,沒日本人聰明。有些自日本歸來的人更是強化了這種觀點。他們都會訴說日本的繁榮發達,日本的潔淨,什麼皮鞋穿一個禮拜不用擦,襯衣穿三天領子也不會黑。所有的這些都讓我們自愧弗如。因此我們更加自卑了。

這種觀點發展到最頂峰的時候,一個有關日本孩子與中國孩子的報道也在中國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直到今天,我們仍然可以看到這篇報道,名為《夏令營中的較量》。報道講述了在1992年8月,77名日本孩子來到內蒙古,與30名中國孩子一起舉行了一次草原探險夏令營。據稱在這次活動中,中國孩子和日本孩子表現出了非常強烈的反差: 中國孩子大都嬌生慣養、怕吃苦、身體弱、沒有拼勁和闖勁,而家長也是過多呵護,很多人都在暗地裡偷懶耍滑;而日本孩子卻相對都堅強獨立、能吃苦、堅忍,並且少說多做。

當時這一報道發出後立即成為舉國熱議的話題。人們紛紛議論: 難道連孩子我們也都輸在了起跑線上?中國孩子也比日本孩子差?

越來越多的事實讓我相信,這些認識和觀點都是十分偏頗的。英國教育家伊迪斯在目睹了中國少年在世界上屢獲數學、音樂大獎,並多次訪問中國後,不由自主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中國孩子是最辛苦的一族。而一位在美國的中國母親在比較了中國孩子與美國孩子之後,得出了一個這樣的結論: 中國孩子比美國孩子用功。她注意到,在書面學習上,中國孩子幾乎總是要比同齡的美國孩子成績更好一些。除此之外中國孩子還總是比美國孩子更忙。除了一大堆的功課要完成之外,課後時間還有大量的課外功課和各種各樣的文體活動,導致孩子獨立玩耍的時間很少。當然,她也注意到,美國孩子在口頭表達方面要大大優於中國孩子。

關於中國孩子的用功,我們從一名英國記者的文章中也看到了相似的例證。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他在映秀鎮看到遇難孩子留下的作業本,上面都是孩子密密麻麻抄寫的方塊字,他感慨地說: 中國一個落後村莊孩子的作業可以使英國所有的同齡孩子感到慚愧。

無數的事例都告訴我們,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甚至在經濟發展中我們往往能夠比其他國家的國民取得更大更突出的成績。

研究一下美國和東南亞地區不同文化族群的生態位,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 同等制度背景下,不同的文化族群在競爭時取得的成就差別很大。以美國為例,猶太人和華人同屬少數族群,都有與美國主流社會不同的文化或習俗,都是公認的兩個相對成功的文化族群,但都不是主流。

而在東南亞,在同樣的制度環境下,華人取得的經濟成就甚至文化成就往往要高於當地人。華人更多從事城市工商業,也從事金融業、娛樂業等。在大多數東南亞國家,華人幾乎控制了整個城市經濟,成為上層族群。當然由此也產生一個問題: 為什麼華人在東南亞取得的成就高於本地人呢?我們會發現制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可以籠而統之地歸之於文化因素。

也許有人說,可能是人種因素。但這很容易找到反例,比如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是閃米特人的後裔,具有共同的血脈。但是無論在哪個方面,猶太人與阿拉伯人都有著巨大的差異。因此,我更相信那是文化的力量。

關於中國人發展經濟的能力,還有一個事實可以用來證明: 在東南亞諸經濟體中,凡是華人占人口比例大的經濟都發展得很好,甚至顯示出華人所佔比例越大,該經濟體經濟發展就越好的現象(依靠資源致富的汶萊除外)。

要知道在20世紀50年代,東南亞諸經濟體,包括中國的香港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