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部分 (1 / 4)

誒�奚岫�窳擁納�罨肪常�捎諶擻餚酥�涑嗦懵愕謀┝�叵擔�讜諫系哿成系淖詈笠豢槿蝕任慮櫚拿嬪匆丫�蝗�卦誥�襠纖嚎��沼諑凍銎湫槲奩�斕謀糾疵婺俊! �

失去宗教信仰這一點,對於薩特一生具有重要意義。上帝不再存在,但宗教傳統那種對絕對、永恆、不朽的追求並沒有在薩特頭腦中消失,而是轉化為文學的價值。文學就是他的絕對觀念、就是他的上帝。透過文學創作,他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澆鑄在文字裡面,從而使自己永垂不朽。薩特自小就相信這個,但那時還是模模糊糊的;待到明確地拋棄上帝觀念之後,這一思想就更為清晰而確定了。薩特有大半生都對此深信不疑。

正是憑著這種信念,薩特專注於寫作,而將生活中其餘的一切置於不顧。這種堅執使他在文學領域獲得巨大成功。但後來他逐漸意識到,成功就是失敗,贏者輸。他將自己痴迷於文學而不能自拔的狀態比喻為一種病,他稱之為文學神經官能症,他說自己很小就得了這種病。他後期一直在同自己清算這筆賬,實際上是在清算那殘留的宗教情結。

回到巴黎後,薩特在進行文學創作的同時,還有一些非文學的思想性的東西涌入他的頭腦中,他很想把它們梳理出來。一次在地鐵候車,他拾到一個空白的“米迪栓劑”筆記本,這是米迪實驗室發給醫生用的,上面按照字母順序排列頁碼。薩特覺得這個筆記本正合用:他可以按照字母順序在上面記下自己的思想。如一個思想是由A字母開頭,就記在A頁;如果是由D字母開頭,就記在D頁;等等。薩特在這個本子上記下了自己各種各樣的思想。

大約在讀文科預備班的第一年,一天他去一家電影院看電影。當他走出電影院時,看到街上人來人往,突然,一個概念或者說一個思想湧現出來:偶然性。於是薩特趕緊把這個發現寫在他的“米迪栓劑”筆記本上:“這個偶然性是存在的,人們能由在電影院和到街上之間的對比來發現這個偶然性。在電影院沒有偶然性,而退場到街上卻正好相反,除了偶然性什麼都沒有。”薩特的意思是,偶然性其實是最根本的存在,而人們通常覺察不到,但他發現了這一點。他認為這一發現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世界的根本尺度,就像古希臘人將命運看成世界的根本尺度一樣。

這種關於人生存的偶然性的思想,早在薩特的童年就已經潛存著;到了開始具有抽象思維能力的年齡,這一思想自然會表現出來,潛存的東西會以顯明意識的形式湧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一發現看似突然,也不突然。對這種偶然性的發現方式是偶然的,但薩特發現偶然性似乎又應該說是必然的。正如他自己所說,他是不得不發現它的,是被迫發現它的。

薩特此時關於偶然性的思想還只是一個萌芽,還不成熟。在這以後,他花費了10多年時間,專門為此寫了一本書,以獨特的形式充分表達了他對於這個問題的思考,這就是他的成名作小說《噁心》。關於偶然性的思想,薩特保持了一生;其間可能有這樣那樣的變化,但基本的東西是沒有改變的。薩特到了晚年總結說,他之所以將偶然性視為世界的根本尺度,是因為它被人們忽視了;現在他仍然這樣認為。

偶然性的問題顯然應該屬於哲學問題,不過薩特當時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他發現偶然性時,對哲學還沒有什麼認識。他生活的家庭環境沒有任何哲學傳統。外祖父是教法語的,完全不懂哲學。正因為不懂,他對哲學持一種嘲笑的態度。繼父是學工程的,也不懂得什麼是哲學,在他看來哲學僅僅是科學哲學。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薩特對哲學幾乎一無所知。在中學的最後一年和文科預備班的第一年,都開有哲學課,但講課的老師都不怎麼樣,有的講得特別難懂,薩特簡直不知所云,因此對哲學一直沒有興趣。

在讀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