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重生之商海驚濤> 第263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3部分 (1 / 4)

些當地上市公司,業務範圍重疊不說,還經常被指責藉機圈錢。其他幾家公司也多少存在同樣的問題。

這主要是由於中星集團早期的經營重點是在投資領域,當初八大公司香港上市採取了借殼上市等cao作手法,規避許多上市公司的規章,有搶在亞洲金融風暴之前大肆圈錢的嫌疑。隨後楊星又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在金融市場上翻雲覆雨,所得大部分收益又投到公司的一系列瘋狂收購當中,導致中星集團各公司業務長期紅字,股票表現不甚理想,經常受到詬病。

十大公司升級後,會全力加強主營業務,將整合旗下的優質公司資源,尋求在世界各大金融城市證jiao所上市,為新的集團公司開拓資金來源,這本來是早已計劃好的。而正好楊星為了推動對韓國大宇集團的收購而放出收購富士銀行的訊息,以及臨時對香港電訊出手,都需要cao作市場的注意力,借這個現成的機會,正好加快十大集團海外上市計劃,既能製造市場熱點,為上市獲得更多的資金,又能讓此前投資在中星集團企業股票上的股民得到資本紅利,認為他們認為對於中星股票的投資有所回報。

從2ooo年一月開始的半年多時間裡,中星集團各公司頻頻在資本市場上力,在星富投資、美國高盛、英國滙豐等多家投資機構的協助下,這十大集團公司採取將旗下多家上市公司整合、退市、更名、增、債轉股等方式,在香港、倫敦、紐約、新加坡、東京、法蘭克福等世界著名證券市場以幾乎一週一家子公司的瘋狂度紛紛上市。

除了加快旗下資產海外上市的步伐外,十大集團還對公司其他資產加以整合,並採用加公司債、引進風投資本和戰略投資人等方式全面改善和提高公司資本和資產結構,十大集團後來被香港媒體冠以當地著名漫畫《神兵玄奇有來頭的十大天神兵“十方俱滅”的稱呼,可見他們這段經歷的jīng彩之處。

隨著公司海外上市的成功,“十方俱滅”這些公司們除了每家都擁有幾家國際上市公司外,還讓自己的腰桿粗了一圈。不少經濟評論家一致認為“十方俱滅”正趕上國際股市的大牛市,上市所得遠不止當年香港上市時的區區2o億美元,而oo億美元!不僅大大減輕了中星集團收購香港電訊產生的債務,還藉機再次分紅,讓許多投資中星股票的股民們為之歡呼雀躍。

但看在汪嵐猊、安田一之助等人眼裡,“十方俱滅”在資本市場上大肆增股票,主動稀釋自己的股權,這做法怎麼看都像是當初亞洲風暴來臨前玩的那套金蟬脫殼的把戲。利用股權換現金無非有兩個理由,一是楊星再次預先判斷有極大危機,趁股市大漲的機會高位套現,落袋為安。他們注意到楊星的好友張勝利選擇他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軟體公司禁售期一結束也採取拋售股份換現金的做法,這很難讓人相信是個巧合。

二來就是他們最擔心的事情生了,楊星是真的在為收購富士銀行之間做準備。道理很簡單,韓國大宇集團雖然號稱負債8oo億美元,但實際上總資產只有3oo億美元左右,韓國政fǔ派出的大宇破產委員又不同意出售事關利益的大宇造船廠等集團核心資產,為此解除了大宇大部分從跟政fǔ關係密切銀行借下的債務,實際上只需要1oo億美元就足以拿下大宇集團,以楊星在收購香港電訊時展現的實力這並不是問題,但他匆匆忙忙跑到股市上搞風搞雨幹什麼?除非他圖謀的是更大的目標。

就在中星集團掀起上市狂chao,讓他的對手惴惴不安時,3月初中星集團又從成功收購香港電訊裡得到了一個意外的好處。作為香港電訊大股東之一的香港政fǔ宣佈,為了配合港府即將出臺多項為提升本地競爭實力,打造本土高新技術製造業的政策。在98年港幣保衛戰中表現突出的香港三大主權基金決定向觀塘工業新區投資15o億美元,和其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