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習禪錄影> 第26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6部分 (1 / 5)

觀世音菩薩以觀聲音而悟道,其實,一切樹林鳴鳥流水,音聲都在給你說法。如何可以聽到呢?萬緣放下,一念不生就可以聽到。不要依身,不要依心,不依亦不依。把心放開,就可以聽到,(師念“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數百聲曰:)文殊菩薩大智成就。欲得智慧成就,須多念文殊菩薩,求其加庇,西藏密宗大威德金剛即此菩薩。虛老和尚三步一頭,拜文殊菩薩上五臺山朝聖,是很有道理的。(師繼念“南無文殊師利菩薩”數十聲曰:)祈求文殊菩薩加庇,使你們諸位身心清淨,早得大智慧成就。

《金剛經》也是講大智慧成就,本經的精華即是“善護念”三字。須菩提問:“應云何住?”即如何安此心也。“云何降伏其心?”佛答:“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住是什麼?《華嚴經》說:“初發心,即成正覺。”一般行者就是初發心那一下把握不住,所以禪宗祖師說:“當下即是。”按心理學上說有正常的心理,變態的心理。真正正常的標準是什麼?“正常”應是一念不生清清明明的心理,“睡起渾疑身不覺,一竿曉日半床風。”坦然而住,說不知道都知道,說知道都不清楚,慵慵然,一念不生,清清明明的境界也,心裡平靜,不思善不思惡的本來面目也。現代心理學突飛猛進,對這點還應該要仔細研究。

(四點整)

我們現在參一個話頭,《法華經》雲:“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這個話頭可以商量,“法”指法性之法,儘管去想。《法華經》又說:“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念念不可得)

憨山大師有一次正參究肇論,下了坐,揭簾立於階前,忽然風吹庭樹,飛葉滿空,則了無動相,曰:“此旋風偃嶽而常靜也。”接著他去便溺,了無流相,曰:“此江河競注而不流也。”此時,他對生來死去的道理,才大有悟入。這也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參!

又有一次,他在五臺住茅蓬習定,定不下來,溪水吵得不得了,在溪橋上打坐,坐了好久,忽然聽不到溪水聲了。出定後飯已生毛。這只是一種定,與已悟未悟不相干,但與悟道有很大的關係(須知四禪八定隨時可以出入)。後來憨山大師在某施主家修行,忽然一夜之間禪病大發,做詩數百首,不能停,乃躺下大睡,禪病方愈。

練腿子,身體好,一定要多走,走透了以後,筋骨會堅固,氣脈可以流通,所以古德常說:“踏破草鞋,下盤才會穩固。”

憨山大師往盤山頂上參一位老修行,是一個怪人,頂禮也不理,熟了飯自己吃,也不讓他,三天以後,憨師夜裡出來自已經行,頭頂一片光明,心清如水,以為得道,去問隱者,隱者曰:“此乃色陰境耳(生理轉變現象),非是本有。”

大師在嶗山海邊打坐,水天化成一片大光明,謂之海印三昧。

黃老居士閉關後,身外一片光明,此身已不屬己有(這也是色陰生理現象)。又一次來信說:行住坐臥均在定中,但硬是有一個東西,以為見到自性(這是識陰境界)。修行不容易,沒有明師指點,很容易著魔,誤入岐途。未證謂證,以盲引盲,太危險了。西藏密宗必須精研顯教十幾年,而且必須精通唯識法相之理,然後依止密法上師修持密法六七年,有所悟入,方許上山閉關精修,閉關談何容易!

(晚上七點一刻經行時――)

阿彌陀佛像多半畫的塑的是立像。從外型說,代表度人無休歇。立有立的樣子,要像阿彌陀佛的樣子,眼睛眯成一條縫。慈悲祥和,行住坐臥都可以修行。要照這個樣子用功,走著也要用功。怎麼用功呢?念頭坦坦然然,就這麼走,比打坐都好,頭要向後稍仰,眼要眯成一條縫,不要向兩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