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皆如水中浮萍,或棉花上走路,實質世界漸漸在你的範圍中皆變成真空,必須要如此用功。
師雲:大家可互相討論,我旁聽,理愈窮愈明,也許撞到一機一緣可以大徹大悟。不可高傲,也不必自卑,得中和之道,大家都是良師益友,都可互相討論,改進自己。王同學:如果萬物皆自清淨圓明中突生無明,再生萬物,其過程如何形成?時空又如何轉出,請老師在大關鍵上說說。師雲:這個問題,如修行到重關者尚未明白,必須詳講。在你,不必講,恐仍意識思維。在《華嚴經》及我的《楞嚴大義今釋》中都有一點影子,你老老實實去看,想偷巧不行。諸位都未好好地研究,你們應將其中修持的方法,配合見地功夫,整個串連起來,擴而充之地去研究。韓居士:昨天看到黃老居士打坐一個多小時,手痠了,三昧印即鬆開,放在膝蓋頭上,這樣似乎不大對,不應該如此的。師笑雲:善哉善哉善男人,善女人你這番用心是好的,三昧印當然好,但兩手鬆開放兩膝上也是一種手印。看在什麼時候用,你是大居士、老居士,如何佛法經論如此淺昧。你知道不知道呢?韓居士:不知道。師雲:以打坐姿態而言,單跏趺、雙跏趺共九十六種打坐姿勢,各有妙用,與三昧印一樣的,得定不得定不在結三昧印與否。當然結三昧印有其道理,且與氣脈很有關係。但諸佛菩薩境界之差別,有各種手印與坐法,其中妙用無窮,到某一種定境,生理上自然會告訴你需要結何種定印,氣機才會歸元,到時自會採取某種定印和坐法的。韓居士:這些我都不知道,說黃老居士說錯了,罪過,罪過過師笑雲:這也沒有什麼罪過,不知者不罪,而且你是一番善意。(良久——)師雲:學般若人如冰稜上走,劍刃上行,一有不當,喪身失命。普通人因果還慢些,學了佛,知法犯法,罪過更太。很多學佛的,無論出家在家易生一個流弊,一學了佛,即“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可尊者是佛,並非是你,自己傲慢得很,還不願向人請教,怎麼得了?故學佛家的人,也有很多流於狂妄,必須特別自己檢點。師繼又厲聲說:注意呵學儒家的易流於迂執;學道家的易流於詭秘。這是三個流弊,必須要見其正而知其弊。並且要知道,凡是宗教徒最易傲慢、偏執。欲救儒家之迂執,即要佛家、道家。欲救道家之詭秘,即要佛家、儒家。救佛家的空疏狂妄,又要儒家、道家了。所以對這三家,我們要知其正面,也要知其反面。周老居士:正如《楞嚴經》上所說,由戒生定,由定發慧。的確,
戒有多少種的戒!定也有多少種的定,到由定再發慧,真正的慧也即是所謂悟境,也有大慧小慧,大悟小悟,以及大般若智慧等不同。以個人數十年的體驗,更加深瞭解,這個戒定慧三者的確是連著的。師雲:周老居士真是難得,他大大小小的善事不知做了好多。你們只知道打坐、修證呀,什麼的,你們不知道,這就是行履,行履到了,一樣可以到。所以我說,不要擔心周居士,他會到的。我這個不是故意安慰他的,此所謂菩薩行徑就是功德,捨己為人的功德,戒定慧皆在其中矣無論大事、小事,他都會做的,他這是菩薩的一面,行履的一面,是值得效法的。說不好聽的話,你們看他做事婆婆媽媽的,但是翻過來一看,乃是菩薩的行徑。我們這滿堂人,包括我自己在內,沒有一個在這方面如他這樣婆婆媽媽,大慈大悲的,從婦人之仁開始。但是周老居士心識田中,有一個最大的障礙,必須他自己有一天真誠檢點出來,痛加懺悔去才對。什麼障礙呢?自己參去翰師雲:道家叫人要經常咽津液,咽津液則自然納氣,氣跟著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尤其學道的人,應經常嚼津液,咽津納氣。津液者,其成分極其複雜,各種各樣的妙用多得很。但怎樣才知道津液是化了氣了呢?很少人提到這個問題。當氣由督脈上升到達頭頂,慢慢到舌頭牙齒縫,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