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她胡說呢!”於老夫人瞪了蔣氏一眼,“我雖老了,年輕時的酒量也好,這一小杯算什麼?堂客席上喝的,也配叫烈酒?!”一口氣幹了。眾人忙讚歎不已,連連誇“好酒量”。
於老夫人滿意地笑了,但酒一下肚,便覺得胸口燒得厲害,有些悶悶的,心知方才是喝得急了,臉色立時便白了幾分。如意察言觀色,趕緊奉上熱茶,又小聲吩咐小丫頭去熬參湯來。結果蔣氏瞧見了,不敢大意,忙叫兒媳葛氏上前侍候,自己也噓寒問暖的,倒鬧得整桌的人都知道有問題了。
文怡見狀忙露出關心的神色:“不要緊吧?都是我的不是。大伯祖母若是覺得醉了,還是暫且回屋歇一歇吧口吃兩口熱參茶,再洗個臉,興許會好些。”
於老夫人本來打算說不用的,蔣氏卻憂慮地勸她:“還是依孩子們的意思吧,橫豎這酒席也吃得差不多了,您老人家暫且回屋裡歇一歇,一會兒我們收拾了就去您跟前侍候。”
盧老夫人也道:“就這麼辦吧,大嫂子,你覺得不好,大家心裡擔憂,也不敢放開了玩笑。上了年紀還當謹慎些,都是我多嘴,方才要是不勸你喝就好了。”
“哪兒呀?是我自己要喝的,怎麼能怪你呢?”於老夫人心裡原也有幾分埋怨盧老夫人與文怡,但嘴上自然不能明說的,而且她心裡一想,覺得回房歇一歇也好,身體要緊,一會兒眾人去了她房中,她要叫文怡一人到跟前說私房話,可比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說要方便多了,便笑道:“那我就暫且失陪了,一會兒可要過來呀!”眼見所有人包括文怡在內都笑著點頭了,方才滿意地扶著如意回房去。蔣氏也帶著葛氏趕過去侍候了。
如意回過頭來看了文怡一眼,眼珠子轉了一轉,轉頭繼續往前走。
席間的人立時空了一半,但文怡的心情卻挺好,只是面上不露出來,慢慢地吃著菜,偶爾與文娟聊幾句高興的事。文嫻仍舊是一個人坐在席邊,悶聲不吭,徑自低頭髮呆。
段氏抿了一口酒,微笑著轉向文怡:“九丫頭,行哥兒的封賞還沒下來麼?可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旨意?”
文怡不明她的用意,便微笑著回答:“這個麼……想來也快了吧?北征的大將們都還未得封賞,我們底下人自然要往後靠了。”東行打聽到訊息,說是近來聖上生病了,因此朝政大都是太子在料理,有些軍國大事,他還不敢自作主張,這封賞之事牽涉到朝中幾撥人馬的角力,便也拖了下來。
段氏笑道:“說來你們家也不是頭一回接聖旨了,不過行哥兒在家接旨還是頭一回吧?這有沒有正主兒在,規矩還是不一樣的,你若有不懂的地方,儘管開口,我們還能幫著參詳參詳。”
文怡笑著道了謝,心裡卻想:若是大伯母蔣氏這麼說倒也罷了,二伯母段氏……幾時接過聖旨來著?更何況,這接旨的規矩禮數,閨學裡原是教過的,只不過教得粗淺些,她要找人請教,直接找自家祖母就好,何必非要找段氏?
段氏卻不知道文怡心裡吐嘈,反而一步步地引出自己的話題:“說起來行哥兒真是少年英雄,怪不得別人誇他呢。若換了走文舉路子的後生,有幾個年紀輕輕便能官拜五品?你大哥自小聰明,才學過人,年紀又大了幾歲,還蛤是個七品編修,將來還不知道要在翰林院熬上幾年呢!”
盧老夫人微微一笑,轉頭去賞菊花了,文怡則迅速掃視席上一眼,發現在場的人裡除了自家祖母與文雅之外,全都是二伯父這一邊的,文雅又是庶出,與嫡出的兄姐素來不睦,怪不得二伯母敢說這樣的話呢。只是周圍侍候的丫頭婆子,未必就沒有蔣氏的耳目。
於是她笑了笑,回答道:“話不能這麼說,相公的前程,可是拿性命拼的,雖然年輕,也是因為恰好遇上了大戰的緣故,因緣際會。大哥哥卻不同,他是穩打穩紮走科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