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與嘉慶帝一樣都算是因循守舊的帝王,但道光帝畢竟比嘉慶帝多點改革精神。這裡不妨舉個小例子。《康熙字典》,恭維者說無一錯誤,直到乾隆王錫侯在《字貫》指出一部分,但慘遭文字獄。嘉慶一朝都是維護包庇。但道光七年,道光帝就衝破傳統觀念,讓王引之作《字典考證》20卷,糾正它的錯誤。
道光帝一生中最大的一樁事莫過於鴉片戰爭了。道光帝在洶湧而至的外國鴉片面前採取了先王一貫堅持禁止政策。他派林則徐以欽差大臣身份赴廣州禁菸,後來又任林則徐為兩廣總督。當他得知虎門銷煙的訊息時,高興得不得了。後來英國發動侵略戰爭,他以為不可怕,&ldo;天朝&rdo;可以速勝。當英國艦船北犯,到達天津海口並向清政府提出割地賠款要求時,道光帝傻眼了,害怕了,立刻從主戰的立場轉變為主撫即妥協的立場。穆彰阿、琦善把英國的強盜行為歸罪于禁菸,道光帝聽信讒言,撤了林則徐和原任兩廣總督後為兩江總督的鄧廷楨的職。他派投降派琦善為欽差大臣到廣東與英國談判,要求琦善上不失國體下不開邊釁,意思是既不要給英國割地賠款,又不跟英國發生軍事衝突。多幼稚的道光帝啊!這等於既不讓闖進屋裡的強盜搶走東西,又不必跟他搏鬥。琦善對英方讓步,私自允許將香港割讓給英國,道光帝將琦善鎖拿並先後派楊芳、奕山對英作戰。楊芳沒有阻止住英軍向廣州城前進,道光慕陵楠木殿奕山先是冒險後是投降。二十二年八月,英艦開到南京下關江面,絕望的道光帝被迫派耆英和伊里布與英軍簽訂清朝第一個屈辱條約《南京條約》,使中國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中國從此由古代步入近代,道光帝也就成為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道光帝在鴉片戰爭中立場動搖,指揮失敗,使中國蒙受恥辱,實在可悲。但他更為可悲的是在此事件之後他沒反思,沒有任何振興王朝的舉措。《清史稿&iddot;文宗本紀》:&ldo;論曰:宣宗恭儉之德,寬仁之量,守成之令闢也。遠人貿易構釁興戎,其視前代戎狄之患,蓋不侔矣。當事大臣先之以操切,繼之以畏葸,遂遺宵旰之憂。&rdo;此論前面說的還準確,但後面不夠準確。鴉片戰爭的失敗,道光帝有責任,不能盡歸在大臣身上,尤其不能歸罪於林則徐、鄧廷楨等大臣。
三十年(1850)道光帝病故,終年69歲,葬慕陵(河北易縣永寧山),廟號宣宗,諡&ldo;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成皇帝&rdo;。
小事明察
道光御用&ldo;江山萬代&rdo;常服嘉慶二十五年(1820)七月二十五日,嘉慶帝在避暑山莊去世。當日,軍機大臣在所擬的遺詔中稱乾隆帝降生於避暑山莊。查《清史稿&iddot;軍機大臣年表》,當年擔任內軍機大臣的是託津、戴均元、盧蔭溥、文孚、曹振鏞、黃鉞和英和。
八月,道光帝即位。他從《高宗實錄》中得知乾隆帝於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降生於雍和宮內。高宗御製詩裡,三處都是這樣說的。他立即傳旨問軍機大臣,大臣回答說他們在遺詔中的那種說法是根據嘉慶帝詩集第十四卷和第六卷的注。道光帝指出作注的臣子誤會了詩意。皇祖詩集,久行於世,不能推委說沒讀。於是下令託津、戴均元離開軍機,盧蔭溥、文孚降級。
簡樸
《清朝野史大觀》有幾則關於道光帝生活簡樸的逸聞。
道光帝即位後,內府依例給他40方硯,硯後鐫有&ldo;道光御用&rdo;四字。道光帝認為太多,閒置可惜,便將它們分給了臣下。
以前皇帝用筆須送紫毫中最硬的。筆管上刻有&ldo;天章&rdo;、&ldo;雲漢&rdo;字樣。道光帝覺得不合用,讓戶部尚書英協揆到坊間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