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女生小說>正說清朝三百年> 第137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7頁 (1 / 2)

下面說清代的書法。

清代書法可分二個時期:清初至中期道光與中期以後。

第一個時期是帖學大興時期。所謂帖學是翻刻前代名帖臨摹。清初,由於康熙皇帝賞識,明董其昌書法十分流行,出現&ldo;萬家一董&rdo;的現象。董體融顏體與趙體之法,圓轉流利,閒適自然,但啟示薄弱。學董體最著名的有張照(1691-1745)、沈荃(1624-1684)、金農(1687-1763)、查昇(1650-1707)。清中期,乾隆皇帝則偏好元代趙孟頫的字型,又出現&ldo;千戶一趙&rdo;的現象。趙體筆畫圓潤,光緒皇帝《臨顏真卿自書告》軸字型勻稱優雅。學趙體最著名的有汪由敦(1692-1758)等。

不論在清初還是中期,書風獨特的書法家還是大有人在。譬如清初的傅山、朱耷,中期的梁同書、鄭板橋。傅山(1605-1690),草書雲轉霞飛,小楷樸實古拙,行書秀逸多姿。朱耷行草融合篆法,風貌奇特。梁同書(1723-1815)號山周,是乾隆時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梁詩正的兒子。開始學顏柳書法,接著又學米芾,晚年又加以變化,崇尚自然,筆力縱橫,名滿天下,求書者眾多,每天求他替自己寫字的紙就有數束。日本、琉球都有人來求字。一次,琉球國王讓一個留學生回國前一定要梁同書寫幅字才回去。梁同書滿足了他的願望,學生才高興離去。鄭板橋書法也很有特色,融真草隸篆為一體,雜以蘭竹描繪之法,別成一體,鄭板橋稱為六分半書。

第二個時期是碑學時期。碑學是崇尚碑刻的書派。嘉慶、道光以後,書法家效法六朝碑版以及自秦及晉的石碑文。最突出的有鄧石如、趙之謙等。

鄧石如(1739-1805),安徽休寧人。他以秦李斯、唐李陽冰為宗,遍臨秦漢碑刻。他學書善作變化,融合篆書、隸書,能以隸法寫篆書,以篆書筆意寫隸書,超越了前代隸書和篆書高手。在篆隸書取得突破後,他又以篆隸筆法入楷,超越了唐人。

趙之謙(1829-1884),紹興人。開始學顏體,後鑽研北碑,以碑北寫行書。篆、隸學鄧石如,並能融化,楷書以顏體為本而又有魏碑特點,稱為&ldo;顏底魏面&rdo;。隸書又摻以楷法,很有個性。

吳昌碩(1844-1927),浙江安吉人,清末大書法家。學書不囿於一人一體:楷書學顏體、鍾繇,隸書學漢石刻,篆書學石鼓文。篆、隸、真、行、草俱佳而以篆書為最。其楷書,嚴謹勻整;行草,氣勢奔騰;隸書,蒼勁雄渾;篆書,雄放潑辣。

清代是書法中興的時期,名家眾多,上面只是介紹了一部分。值得佩服的是,很多書家同時又是畫家,譬如傅山、朱耷、金農、鄭燮、趙之謙、吳昌碩等。雖是書畫同源,兩者畢竟是不同的藝術。一人而兼善兩藝,需付出多少勞動!

清代書法論著較為豐富,有包世臣《藝舟雙楫》、康有為《廣藝舟雙楫》、劉熙載《藝概&iddot;書概》、石濤《畫語錄》。

搜盡奇峰打草稿

石濤(1642-1718),廣西全州人,本姓朱,明靖江王朱守謙子,名若極,號石濤,釋號原濟,又號苦瓜和尚、大滌子等。工人物畫,尤善山水畫。構圖富於變化,意境新奇、雄渾。著名畫家王原祁讚嘆道:&ldo;大江南北,當推石濤為第一。&rdo;石濤與弘仁(1610-1663)、髡殘(1612-1673)、八大山人,合稱&ldo;清初四畫僧&rdo;。

由於清王朝對漢族知識分子和明宗室採取優撫政策,石濤的大半輩子在清朝過,並兩次恭迎康熙聖駕,堅持不懈地從事繪畫創作。

石濤有句名言:&ldo;搜盡奇峰打草稿。&rdo;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