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筆趣閣>遊戲競技>奪鼎1617> 第139部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39部分 (1 / 4)

“公公,這一路便是我軍之主力,三個旅的部隊搭乘數百艘船隻直撲沙廉。”

“沙廉?為何奔此地去?緬甸人的國都巢穴不是在這裡?”王德化睜大了眼睛,在地圖上尋覓了一番,手指指向了圖上的一個點,“瓦城?”

瓦城是華人對緬甸人的國都曼德勒的稱呼,因為這裡是歷代緬甸王朝建立都城的地方,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而得名。

“既然是討伐不臣,為何不做直接之犁庭掃穴之舉?反倒兵鋒直奔這海邊之地?”

王德化雖然是太監頭子,但是多年來在崇禎身邊,幫助處理政務,也練就了一雙利眼,一眼便看出了南粵軍的目的似乎與軍隊的部署有些差池。

守漢聽了這話,立刻便收起了小覷之心。明朝的太監,雖然在歷史上留下好名聲的不多,在幫助皇帝與文官集團做鬥爭的過程之中,無一例外的都是滿身的汙水黑鍋。就算是著名的鄭和。也是背上了好大喜功、虛耗民力的罵名。可是論起實際工作能力來,卻絲毫不亞於那些熟讀四書五經,考過鄉試、會試、殿試的讀書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個沒怎麼讀過書的文盲加流氓的魏忠賢把持朝政的時候。卻也是明末物價指數最低、國家稅收最高的時候,這說明什麼問題?)

“公公好厲害!一眼便看出了某家用兵的這點小心思!”

豎起大拇指,守漢由衷的稱讚了一聲王德化的眼光。

“緬人的老巢確在瓦城不假,然欲取瓦城,必先控制伊洛瓦底江才可。佔據了此處,”守漢敲打了一下沙廉、仰光兩個隔著仰光河相對的城市。

“卻是為何?為何要先取此處?”

“這條伊洛瓦底江,對於緬人來說,便猶如我大明的長江。而瓦城也在這條江邊,公公試想一下,若是有軍馬佔據了長江口。沿江而進,攻取南京的話,朝廷會如何?”

“定當盡起朝中兵馬,前往驅逐之,否則。一旦敵軍兵馬兵臨城下,豈不是形成了以主驅奴之勢?!”

王德化的想法還是基於這個時代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戰略固態,只是想到了不能讓外人兵馬打到京城,卻不曾想到軍事和政治以外的經濟層面。

這一點,英國人卻是玩弄的爐火純青。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英國人便看到了長江對於清朝的經濟意義和由此引申的政治意義。於是便派遣軍艦封鎖了長江上海到鎮江一帶的江面,數千艘漕船、沙船動彈不得無法北上。

漕船不能北上。京師和八旗的糧食供應便會出現問題,於是,清廷便立刻與英夷簽訂了南京條約。

(扯一點題外話,如今白頭鷹不遺餘力的支援李家坡的父子,是不是也是有這方面的考慮呢?同樣是父子相傳的權力繼承,為啥白頭鷹的眼睛就盯著胖子家。不看看李家坡呢?)

守漢對於英國人的這點,也是偷師的頗有心得,每次進京入衛勤王時,為了防止不測,都根據上述的基本原則做了後手。準備了報復手段來確保自己這顆可愛的頭顱。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水師封鎖長江,切斷運河漕運。

如今南粵軍的水師搭載著由玄武營改編而成的一個混成旅部隊直取仰光對面的沙廉城,城內經商的葡萄牙人、荷蘭人早已得到了訊息,絲毫不做抵抗便開門獻城。英吉利人起初有些不情不願,但看到荷蘭人和葡萄牙人與南粵軍部隊大作生意,便也半推半就的加入到了這場男盜女娼,不,郎情妾意的**活動當中,為水師提供了仰光河與伊洛瓦底江各處的一些基本水文資料。

“仰光、沙廉兩處便是扼守伊洛瓦底江出海口的兩處要衝,仰光此地雖然城池不大,距離瓦城也是有近千里之遙,但是我軍控制了此處,緬人勢必出死力來爭。我軍便可以主待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